[发明专利]一种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506.5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0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苑;温学发;魏杰;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王庆彬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1.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稀释系统包括零气瓶(1)、减压阀(2)、质量流量计(3)、两通电磁阀(4)、混气模块(5)、低流速泵(7)、8路传感器模块(8)、土壤湿度或气压传感器(9)、半透膜采用管(10)、廓线系统(13)、过滤器(14)、分析仪(15),所述零气瓶(1)与减压阀(2)之间通过螺旋口相连,所述减压阀(2)通过管路连接三通电磁阀并分出上下两条管路,每条管路各连接一个质量流量计(3),所述每个质量流量计(3)都依次连接一个两通电磁阀(4)和混气模块(5),所述每个混气模块(5)之后再依次连接一个质量流量计(3)和低流速泵(7),所述每个低流速泵(7)分别接一个8通道电磁阀前4个接口中的一个和一个质量流量计(3),所述两个混气模块(5)通过单向阀(12)连接的管路与两位三通电磁阀(11)连接,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11)连接廓线系统(13),所述廓线系统(13)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有过滤器(14)和PICARRO分析仪(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与质量流量计(3)之间通过螺旋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口采用的是G5/8型号的螺旋口,所述管路采用的是1/8型号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8通道电磁阀均连接有4个土壤进气口和4个土壤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8通道电磁阀的土壤进气口与土壤出气口之间连接有一个半透膜采样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一组的半透膜采样管(10)的一端设置有8路传感器模块(8)和土壤湿度或气压传感器(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8通道电磁阀的土壤进气口与土壤出气口都与一个辅助循环泵(6)连接。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CO2高浓度在线稀释系统在线稀释土壤中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半透膜采样管(10)中采集的气体通过8通道电磁阀的土壤进气口进入低流速泵(7);
S2、通过质量流量计(3)控制气体以5ml/min的流速进入混气模块(5),同时零气瓶(1)中的零气通过质量流量计(3)控制零气以45ml/min流速进入混气模块(5),采集的气体与零气在混气模块(5)进行混合均匀;
S3、混合均匀的混合气体进入廓线系统(13),经过过滤器(14)过滤后,再进入分析仪(15)进行分析;如果分析仪(15)检测CO2浓度过高就通过调整质量流量计(3)的流速来提高的稀释比,如果检测到CO2浓度过低,低于仪器的检测线,则通过调整质量流量计(3)的流速来降低稀释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5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