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阶梯土柱淋滤装置系统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8227.5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宇;李辉;陈学军;王建强;张铭致;甘小卉;班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28;G01N1/36 |
代理公司: | 桂林文必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34 | 代理人: | 白洪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梯 淋滤 装置 系统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土柱淋滤装置系统及其制作方法,通过第一卡板与第一土柱连接,第二土柱与第一卡板连接,第二卡板与第二土柱连接,第二卡板具有若干第二取样口,第三土柱与第二卡板连接,第三卡板与第三土柱连接,第三卡板具有若干第三取样口,第四土柱与第三卡板连接,第四卡板与第四土柱连接,第五土柱与第四卡板连接,输送机构与第一土柱拆卸连接,溶液从第一土柱注入到土壤中,因重力向第五土柱方向纵向渗透,在经过第二土柱、第三土柱和第四土柱时还可进行横向渗透,增加模拟土壤经下雨污染物在下部土壤的迁移状态真实度,解决了现有的土柱淋滤装置只能模拟一个方向的迁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土柱淋滤装置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土柱试验是研究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室内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可更好的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
现有的土柱淋滤装置只能模拟一个方向的迁移,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土柱淋滤装置系统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土柱淋滤装置只能模拟一个方向的迁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阶梯土柱淋滤装置系统,包括测试机构、取样机构和输送机构;
所述测试机构包括第一土柱、第一卡板、第二土柱、第二卡板、第三土柱、第三卡板、第四土柱、第四卡板和第五土柱,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一土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土柱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板具有若干第一取样口,所述第二土柱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土柱与所述第一卡板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板与所述第二土柱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板具有若干第二取样口,所述第三土柱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土柱与所述第二卡板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三卡板与所述第三土柱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卡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板具有若干第三取样口,所述第四土柱具有第三卡槽,所述第四土柱与所述第三卡板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三卡板位于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第四卡板与所述第四土柱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三卡板的一侧,所述第五土柱具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五土柱与所述第四卡板拆卸连接,且所述第四卡板位于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五土柱还具有排废口,所述取样机构位于所述第五土柱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土柱拆卸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
所述输送机构将溶液从所述第一土柱注入到土壤中,溶液因重力向所述第五土柱方向进行纵向渗透,溶液在经过所述第二土柱、所述第三土柱和所述第四土柱时还可进行横向渗透,增加模拟土壤经下雨污染物在下部土壤的迁移状态真实度。
其中,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所述第五土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废口处。
所述引流板可避免所述第五土柱内的地下水中污染物溶液从所述排废口处流至并残留在所述第五土柱外侧壁。
其中,所述取样机构包括两个壳体、两个卡块和取样头,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具有契合槽,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契合槽契合,所述取样头与两个所述壳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外侧壁。
所述取样机构取样时,将壳体上的所述卡块卡扣到另一侧壳体的所述契合槽内,形成一个柱状结构,再将所述取样头的螺纹端与两个所述壳体外侧壁的螺纹端进行旋转固定,将所述取样头插入所述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和所述第三卡板上的所述第一取样口、所述第二取样口和所述第三取样口中,将土壤取出,在去除所述壳体内的土壤时,将所述取样头从所述壳体上旋下,将壳体的所述卡块从另一所述壳体的所述契合槽上取出即可。
其中,所述取样机构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取样头转动连接,均位于所述取样头内侧壁。
两个所述挡板可避免所述壳体内的土壤从所述取样头的出口端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8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