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7519.7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欢;沈国辉;罗孝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管网 泄漏 程度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该方法,在多个连续的采样区间内以预定的采样频率采集与管网压力有关的多个第一样本集合;对于每一采样区间,基于在所述采样区间内采集到的多个第一样本集合,获得第二样本集合;从所有第二样本集合中选择满足特定特征的多个第二样本集合作为训练测试样本;基于所述训练测试样本,确定要采用的管网压力计算模型;以及基于所述要采用的管网压力计算模型,确定所述管网的泄漏程。由此,能够快速而精确地确定管网压力的泄漏程度,以防能源上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智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气体(例如,压缩空气等)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经常需要通过管网将其从气体供应装置(诸如,空气压缩站等)传输到不同的气体使用方(例如,用气车间等)。然而,在经由管网传输气体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管网中管道的泄漏(简称为管网泄漏)而不得不传输更多的气体,而且这种气体传输量的增加又导致对其他能源(例如,电能)的进一步消耗,由此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消费成本。目前,因管网泄漏而造成的能源浪费已成为工厂里最常见的能源浪费之一。例如,在压缩空气输送系统中,平均压缩空气的泄漏量经常会占到整个压缩空气产量的30%,这进而可导致每年数以万计的电费成本。另外,当气体泄漏现象加剧时,整个压缩空气系统的压力都会下降,若要保持空气系统的压力,就必须开启额外的压缩机,这又会使整个工厂的用电成本进一步抬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使得可以快速而精确地确定管网压力的泄漏程度,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能源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快速而精确地确定管网压力的泄漏程度,进而防止能源上的浪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管网泄漏程度的方法,包括:在多个连续的采样区间内以预定的采样频率采集与管网压力有关的多个第一样本集合,每一第一样本集合包括以下第一样本:管网在相应采样时间点处的产气端压力和用气端压力;对于每一采样区间,基于在所述采样区间内采集到的多个第一样本集合,获得第二样本集合,所述第二样本集合包括以下第二样本:所述管网在相应采样区间内的平均产气端压力、平均产气端压力变化率和平均用气端压力;从所有第二样本集合中选择满足特定特征的多个第二样本集合作为训练测试样本;基于所述训练测试样本,确定要采用的管网压力计算模型;以及基于所述要采用的管网压力计算模型,确定所述管网的泄漏程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样本集合还包括以下第一样本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管网在相应采样时间点处的产气端瞬时流量、产气端产气量、产气端气体温度以及用气端气体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样本集合还包括以下第二样本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管网在相应采样区间内的平均产气端瞬时流量、平均产气端产气量、平均产气端气体温度和平均用气端气体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有第二样本集合中选择满足特定特征的多个第二样本集合作为训练测试样本包括:从所有第二样本集合中选择所述平均产气端压力变化率保持恒定的多个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样本集合作为所述训练测试样本,其中所述多个时间段中的每一时间段都是所述多个连续的采样区间的子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从所有第二样本集合中选择满足特定特征的多个第二样本集合作为训练测试样本之前,对每一第二样本集合进行异常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