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7490.2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云路;杨爱明;刘逢辰;吴东;张晟瑜;伍东升;吴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转动 取样 超声 穿刺 器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最终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声内镜时使用的超声穿刺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
背景技术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超声内镜上设置有钳道,超声穿刺器械可以通过钳道进入到检查位置,超声穿刺器械带有外鞘管与穿刺针,当进入到检查位置附近时将穿刺针伸出,进行组织取样或者通过穿刺针的管路建立引流通道。现有的穿刺针有两种,一种是单斜面穿刺头,获取组织量少,但可以应用于建立引流通道;另一种是锯齿形穿刺头,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但无法用于建立引流通道。
因此发明人提供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其同时具有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以及用于建立引流通道两种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
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一第一端连接外套管,第二端与中间段连接;操作段二第一端连接中间段,操作段二内设置实现后段穿刺针管与操作段二不发生相对位置移动变化的位置固定结构;穿刺针管通过操作段一,中间段与操作段二且经过长的外套管;穿刺针管后端从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出;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段一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外套管的前进与回撤的操作,并在调整好外套管位置后,通过操作段二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在对穿刺管针的伸出与缩回控制;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进而实现了旋转取样的目的,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优选的,操作段二内的穿刺针管段包括一螺旋段与一移动段;螺旋段中间为穿刺针管;转动控制结构包括:操作段二内的穿刺针管段的螺旋段,及螺旋段上套接的带有与螺旋段的螺旋对应的螺旋缺口的操作柱;还包括设置在螺旋段与移动段间的环形间隔板,环形间隔板上设置供穿刺针管通过的小缺口,环形间隔板与操作段二一体连接;操作柱上还设置有与穿刺针管对应的柱形缺口;操作柱伸出操作柄,在操作段二侧壁设置供操作柄伸出并移动的纵向槽体。
优选的,螺旋段内的螺旋螺距与螺旋直径的比值大于3,优选大于5;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有较大螺距,实现操作柱的下压移动,进而带动螺旋段的转动。
优选的,操作柱的柱形缺口较穿刺针管大,螺旋缺口较螺纹段大,此种设置方便整体适配,并方便控制。
优选的,环形间隔板上设置于螺旋段直径一致的圆形引导缺口,保证螺旋段末端在引导缺口内转动。
优选的,螺旋段末端与引导缺口接触段设置为圆角结构,减小转动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