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镁铝支撑剂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7216.5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唐颂;孙红娟;彭同江;罗利明;王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195 | 分类号: | C04B35/195;C04B35/20;C04B35/626;C04B35/622;C09K8/8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张敏;潘银虎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 支撑 及其 生产工艺 应用 | ||
1.一种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蛇纹石矿物的原料进行干燥和破碎,得到原料粉体;
将原料粉体进行焙烧,得到硅酸镁铝粉体;
将硅酸镁铝粉体与配料进行混合,获得混合物料粉体;
将混合物料粉体进行造粒,获得球形颗粒状坯体;
将球形颗粒状坯体进行干燥和烧结,获得所述硅酸镁铝支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蛇纹石矿物的原料包括蛇纹岩、蛇纹石选矿尾渣、温石棉选矿尾渣、剥离的蛇纹岩废石和超基性岩型金属矿产选矿尾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粉体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25~40%的MgO、35~40%的SiO2、2~10%的CaO、5~15%的Fe2O3、1~5%的Al2O3,所述原料粉体的粒径为75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工序为自室温升温至650℃~1200℃下焙烧2min~90min,升温速率3~20℃/min,所述焙烧在包括立窑、回转窑或辊道窑中的一种焙烧窑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为无机材料粉体,包括生石灰粉、粉煤灰粉、煤矸石粉、黄沙粉、石英粉、钾长石粉、伊利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料的加入量为所述硅酸镁铝粉体质量总和的15~45%,所述配料的粒径为75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镁铝粉体的主晶相为橄榄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工序为湿法造粒,具体包括:将混合物料粉体置于造粒机内,在30~70r/min转速下,旋转5~20min;然后加入水和粘结剂,继续旋转造粒30~90min,水的加入量为混合物料粉体质量的10~15%,粘结剂的加入量为混合物料粉体质量的4~20%;造粒结束后,在球形整形机上整形5~30min,获得球形颗粒状坯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球形颗粒状坯体进行干燥的工艺包括:将所述焙烧产生的尾气降温至低于80~120℃,利用降温后的尾气对球形颗粒状坯体干燥,干燥时间30~90min;或采用焙烧炉干燥,干燥温度60~90℃,干燥时间60~90min;
所述烧结工艺包括:以5~15℃/min的速率由室温升至700~850℃,然后以3~7℃/min升温至700~1200℃并保温3min~90min。
9.一种硅酸镁铝支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镁铝支撑剂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硅酸镁铝支撑剂的直径介于106~3350μm之间,球度和圆度不低于0.9,体积密度为0.8~1.65g/cm3。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硅酸镁铝支撑剂在油气压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2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