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17026.3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9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佳;杨瑞;谭江浩;董海雷;李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5;F24F11/4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晏静文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运 策略 中央空调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当前冷机运行组合中每台冷机的运行数据;
根据所述运行数据及冷机运行组合的调整条件,判断是否调整当前冷机运行组合,包括:若所述运行数据满足增加冷机的条件,则开启当前未运行的冷机;若所述运行数据满足卸载冷机的条件,则关闭所述当前冷机运行组合中的部分冷机;若所述运行数据不满足所述增加冷机的条件且不满足所述卸载冷机的条件,则维持当前冷机运行组合;其中,所述关闭所述当前冷机运行组合中的部分冷机,包括:将运行数据满足卸载冷机的条件的冷机定义为减负荷冷机;获取所有冷机与末端设备的控制关系,将所述减负荷冷机控制的末端设备定义为第二类末端设备;根据所述所有冷机与末端设备的控制关系,关闭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类末端设备的部分运行冷机;所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类末端设备的运行冷机控制至少两个第二类末端设备;所述调整条件包括:增加冷机的条件和卸载冷机的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冷机负载率及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
所述增加冷机的条件包括:
所述冷机负载率大于第一冷机负载阈值且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大于第一冷冻水出水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冷冻水出水温度阈值等于冷冻水出水温度标准值与第一增量值的和;
所述卸载冷机的条件包括:
所述冷机负载率小于第二冷机负载阈值且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小于第二冷冻水出水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冷冻水出水温度阈值等于冷冻水出水温度标准值与第二增量值的和;所述第一增量值与所述第二增量值不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当前未运行的冷机,包括:
将运行数据满足增加冷机的条件的冷机定义为超负荷冷机;
获取所有冷机与末端设备的控制关系,将所述超负荷冷机控制的末端设备定义为第一类末端设备;
根据所述所有冷机与末端设备的控制关系,开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末端设备的未运行冷机;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末端设备的未运行冷机控制至少两个第一类末端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还包括冷机运行能效比,所述卸载冷机的条件还包括:
所述冷机运行能效比低于第一冷机运行能效比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还包括:冷机运行的耗电量W、冷机冷冻水流量G、冷冻水进水温度测量值t_in和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t_out;
所述冷机运行能效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OP=Q/W;
其中,COP为冷机运行能效比, Q为冷机制冷量,W为冷机运行的耗电量;
其中,所述冷机制冷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Q=(c_p ρG(t_in-t_out))/3600;
其中,Q为冷机制冷量, c_p为水的比热容,G为冷机冷冻水流量,ρ为冷冻水密度,t_in为冷冻水进水温度测量值,t_out为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机运行策略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冷机负载率及冷机运行能效比,所述卸载冷机的数据条件还包括:
所述当前冷机运行组合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用电总价高于预设用电总价,所述冷机负载率小于第二冷机负载阈值并且所述冷机运行能效比低于第一冷机运行能效比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0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