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倍压反转器、电源电压转换电路及电子产品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6637.6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8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柴常春;宋博奇;孟祥瑞;秦英朔;陈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反转 电源 电压 转换 电路 电子产品 | ||
1.一种新型倍压反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荡器模块(1),用于产生周期性方波信号;
电荷泵模块(2),连接所述振荡器模块(1),用于产生时钟信号,并利用所述时钟信号对所述周期性方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携带高压与负电压的方波信号;
整幅模块(3),连接所述电荷泵模块(2),用于对所述携带高压与负电压的方波信号进行整幅,得到稳定的倍压反转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倍压反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模块(1)包括微型电荷泵电路(11)、比较器(12)、D触发器(13)以及反相器(14);其中,
所述微型电荷泵电路(1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三输入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均连接所述比较器(12)的输出端;
所述比较器(1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电荷泵电路(11)的输出端,负相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端VREF,所述比较器(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13)的CP输入端;
所述D触发器(13)的D输入端与输出Q_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13)的输出Q端作为振荡器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时钟信号CLK;
所述反相器(14)的输入端与所述D触发器(13)的输出Q端连接,所述反相器(14)的输出端作为振荡器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反向时钟信号CLK_。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倍压反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荷泵电路(11)包括电流源(I1)、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以及第一电容(C1);其中,
所述电流源(I1)输入端作为微型电荷泵电路(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源极和衬底;
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栅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分别作为微型电荷泵电路(1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12)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漏极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公共端作为微型电荷泵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12)的正相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倍压反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模块(2)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二PMOS管(P2)以及第三PMOS管(P3);其中,
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共同连接振荡器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电荷泵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整幅模块(3)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电荷泵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整幅模块(3)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共同连接振荡器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电荷泵模块(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整幅模块(3)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源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电荷泵模块(2)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整幅模块(3)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第二NMOS管(N2)和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漏接连接电源电压端VDD;
所述第二PMOS管(P2)和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连接地端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66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