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震信号自动采集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6443.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3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鲜鹏辉;段天柱;邓春为;颜恭彬;张玉东;仇念广;闫国才;杨聘卿;黄波;潘磊;袁永榜;黄利华;翟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4 | 分类号: | G01V1/24;G01V1/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005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自动 采集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震信号自动采集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与信号处理模块分别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用来以固定频率连续采集各类震动信号并汇总,随后将采集到的震动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用来对采集到的震动信号进行处理,并判断出最后有效的微震信号;信号分析模块,用来对微震信号进行后续深度分析处理,并形成分析结果;显示模块用来接收并显示分析结果。本方案具有精准区分干扰信号,识别判断出微震信号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震信号自动采集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矿井的各类监测、预警及评价技术、方法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关键层”理论、瞬变电磁法等。而微震技术由于不受井下金属体、供电、积水等干扰,可大大提高监测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微震信号智能监测识别设备及识别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微震信号 采集部分、微震信号处理部分和微震信号预警部分,微震信号采集部分用于信号的采集,微 震信号处理部分用于微震信号的处理,微震信号预警部分根据微震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后的信 号进行识别,对信号进行预警;该设备属于全自动智能微震监测识别分类设备,与传统的人 工识别相比,本设备分类结果更可靠,实时性更高、节省人力物力。该设备针对岩石破裂信 号和爆破信号进行识别,与传统的监测所有微震信号相比,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该方案虽然能对微震信号进行智能识别分类,但是其对于其他干扰信号的识别、区分效 果不够理想,故现在需要研究一种区分各种干扰信号从而对微震信号精准识别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微震信号自动采集识别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由于干扰信号过多导致 微震信号不能精准识别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震信号自动采集识别系统,包括信 号处理模块,以及与信号处理模块分别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用来以固定频率连续采集各类震动信号并汇总形成采集震动信号,然后 将采集到的采集震动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初步筛选单元和处理单元;
初步筛选单元,按照预先储存的判断条件对接收到的采集震动信号进行初步筛选判断, 若符合判断条件,则判定该采集震动信号为微震信号,并将微震信号发送至处理单元;反之, 则判定该采集震动信号为干扰信号;
处理单元,接收微震信号,并按照预设处理步骤对所述微震信号进行处理后形成有效微 震信号,然后将有效微震信号发送至信号分析模块;
信号分析模块,接收有效微震信号后,对该有效微震信号进行后续深度分析处理并形成 分析结果。
显示模块用来接收并显示分析结果。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能够利用预先设置的震动频率范围和振幅范围, 对微震信号以及其他干扰信号,例如机械震动、车辆震动和井下放炮产生的震动进行识别区 分,在大量的震动信号中对微震信号进行精准识别;然后对采集到的微震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先计算出微震信号的能量值,并通过设置的能量标准值对微震信号进行筛选,得到有效微震 信号后,在信号分析模块中计算其具体位置信息,并且统计微震信号的能量、震动频率以及 发生频率,最后将分析统计结果储存在识别系统中,然后通过显示模块将有效微震信号的统 计分析结果显现出来,更直观地向工作人员展示,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查看有效微震情况 并针对有效微震采取对应措施,保证矿产作业的安全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预先储存的判断条件为,震动信号的震动频率和振幅在预设范 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6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