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6325.5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26;C12M1/12;C12M1/04;C12M1/02;C12M1/00;A61L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汪喆 |
地址: | 52380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微生物 培养 系统 | ||
1.一种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补料器、压滤采收装置和液路循环模块;
所述反应器和所述补料器均为密闭容器,所述补料器用于存放微生物和营养液形成的混合液;
所述液路循环模块包括供液管路、采收管路、排放管路和回收管路;
所述补料器内的混合液能够通过所述供液管路输送至所述反应器内,以在所述反应器内进行微生物培养;
所述反应器内的混合液能够通过所述采收管路输送至所述补料器内,以使所述混合液在所述补料器内进行初步沉淀;
所述补料器内的沉淀物能够通过所述排放管路输送至所述压滤采收装置,以通过所述压滤采收装置对所述混合液进行压滤,且压滤后得到的混合液能够通过所述回收管路输送至所述补料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路、所述采收管路和所述回收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液体输送泵;
所述排放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放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循环模块还包括一级溢流管;
所述反应器的筒体的预定高度处设置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通过所述一级溢流管与所述补料器相连通,以使所述反应器内的混合液能够溢流至所述补料器内;
所述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压滤采收装置内的清液能够排放至所述储液器内,且所述储液器能够通过所述回收管路与所述补料器相连通;
所述液路循环模块还包括二级溢流管,所述补料器的筒体的预定高度处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所述二级溢流管与所述储液器相连通,以使所述补料器内的混合液能够溢流至所述储液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路循环模块;
所述气路循环模块包括进气总管、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
所述反应器和所述补料器内分别设置有曝气混匀装置,所述进气总管的进气端用于与供气设备相连通,所述进气总管的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相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向所述反应器内的曝气混匀装置输送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路向所述补料器内的曝气混匀装置输送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上设置有干燥器和第二电动阀;
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过滤器、气体流量计和第三电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循环模块还包括第一排气管路和第二排气管路;
所述反应器和所述补料器上分别设置有尾气排放口,所述反应器的尾气排放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总管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补料器的尾气排放口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总管的出气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循环模块还包括第三排气管路;
所述第一排气管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路均通过所述第三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总管相连通;
所述第三排气管路上沿其内部气体流动方向还先后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和气体缓冲罐;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处还设置有液体回收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能够排放至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内进行收集;
所述气体缓冲罐上设置有排气总管,且所述排气总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控温装置;
所述反应器的筒体的外侧套设安装有夹套筒体,所述夹套筒体与所述控温装置相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以通过所述控温装置向所述夹套筒体内输送预定温度的循环水;
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循环水泵、加热器、制冷器和循环水箱;
所述夹套筒体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管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夹套筒体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循环管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器、所述制冷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串接于所述第二循环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63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