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6319.X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羊阳;李绪勇;田振军;汪相坤;刘永祥;王西洋;程哲;张文俊;朱海峰;朱新兵;刘斌;罗书龙;炊川;夏运龙;张孟飞;申建亭;徐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凯迪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备用 电源 自动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所述第一母线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第一进线;所述第二母线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第二进线;所述第一母线通过母线断路器连接第二母线;
所述控制器执行相应指令,以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的如下步骤:
1)采集第一母线的电压、第二母线的电压、第一进线电压、第二进线电压以及第一断路器的状态、第二断路器的状态、母线断路器的状态,以识别系统运行方式为分段运行或进线运行;
分段运行时,第一母线、第二母线、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均有压,且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为合位,母线断路器为分位;
进线运行时: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有压,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至少一个有压,且第一断路器与第二断路器分合状态相反,母线断路器为合位;
2)分段运行时,若存在母线失压,则进行分段切换备投,切换成功后自动切换到进线运行;
进线运行时,若存在母线失压,则进行进线切换备投;若手动或遥控跳开母线断路器,则通过闭合第一断路器或第二断路器,自动完成进线运行到分段运行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段运行时,母线失压的判断标准为:第一母线或第二母线失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进线运行时,母线失压的判断标准为: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失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进线备投的方法为:跳开第一断路器或第二断路器中,与失压母线相对应的一个,确认跳开后,闭合母线断路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进线切换备投的方法为:断开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中闭合的一个,确认断开后,闭合另一个。
6.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第一母线的电压、第二母线的电压、第一进线电压、第二进线电压以及第一断路器的状态、第二断路器的状态、母线断路器的状态,以识别系统运行方式为分段运行或进线运行;
分段运行时,第一母线、第二母线、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均有压,且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为合位,母线断路器为分位;
进线运行时: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有压,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至少一个有压,且第一断路器与第二断路器分合状态相反,母线断路器为合位;
2)分段运行时,若存在母线失压,则进行分段切换备投,切换成功后自动切换到进线运行;
进线运行时,若存在母线失压,则进行进线切换备投;若手动或遥控跳开母线断路器,则通过闭合第一断路器或第二断路器,自动完成进线运行到分段运行的切换;
所述第一母线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第一进线;所述第二母线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第二进线;所述第一母线通过母线断路器连接第二母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运行时,母线失压的判断标准为:第一母线或第二母线失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线运行时,母线失压的判断标准为: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失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线备投的方法为:跳开第一断路器或第二断路器中,与失压母线相对应的一个,确认跳开后,闭合母线断路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线切换备投的方法为:断开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中闭合的一个,确认断开后,闭合另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许昌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63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箱式变电站的漏电报警系统
- 下一篇:封闭式微生物培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