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5059.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田朝玉;杨建刚;曾艳;门燕;孙媛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04;A61K31/7088;A61P35/00;A61P31/12;A61P31/00;A61P3/06;A61P3/10;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产胞外 多糖 谷氨酸 杆菌 及其 应用 | ||
1.一株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名称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l-P30,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68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在生产胞外多糖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胞外多糖包含l-鼠李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通过发酵的方法生产胞外多糖。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通过菌株活化、种子培养、摇床发酵和分离纯化生产胞外多糖;
优选地,所述菌株活化步骤为:将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划线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12-72h,得到活化的斜面菌种;
优选地,所述种子培养和摇床发酵的步骤为:将得到的活化的菌种,摇床培养12-24h,得种子液;然后摇床培养24-48h,得到发酵液;
优选地,所述分离纯化步骤为:将上述步骤得到的发酵液浓缩,纯化,再透析,并任选对透析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到胞外多糖;
还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划线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12-72h(优选24-48h),得到活化的斜面菌种;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活化的菌种,摇床培养6-24h(优选12-16h),得种子液;
然后摇床培养12-72h(优选24-48h),得到发酵液;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液浓缩,纯化,再透析,对透析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到胞外多糖。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用的培养基为CGXII或者BHI培养基;
优选地,使用的纯化方法为醇沉和/或纤维素透析膜的方法。
8.一种胞外多糖,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生产;
优选地,所述胞外多糖主要包含l-鼠李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
优选地,所述胞外多糖,其通过权利要求1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获得。
9.一种权要求8所述的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物中的应用。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胞外多糖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在制备药物、食品、食品添加剂或悬浮助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50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