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音频传输的隐私短信保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4886.1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泽宇;张通喜;钟嘉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436 | 分类号: | H04M1/72436;H04W12/02;H04W12/03;H04W4/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6 | 代理人: | 何文颖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音频 传输 隐私 短信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音频传输的隐私短信保护方法,第一设备接收到隐私短信后,通过第二设备通知用户,并且解密音频文件预存在第二设备中并由第二设备播放,第一设备只有在采集了第二设备播放的音频信号并转换到正确的解密密码后,才可以将隐私短信展示给用户查阅。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安全性更高,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音频传输的隐私短信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个人移动终端中往往难以避免会存储到一些隐私信息。进而,移动终端除了会存储常用来电通讯记录之外,还会存储一些隐私的来电通讯记录、短信或私密照片等。一般来说,用户都是不愿意让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窥探到,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移动设备借给他人,避免隐私信息被外露。
就当前而言,对于隐私信息,往往只能通过设置屏保密码或混淆信息数据的方式来避免自己的移动终端数据被他人获取。然而,若屏幕密码被他人获知,他人能够借用到移动设备后,依然存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现有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音频传输的隐私短信保护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音频传输的隐私短信保护方法,具体过程为:
S1、在第一设备中预设隐私联系人信息,包括隐私联系人名称和电话号码;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即时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话手表等移动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手环、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
S2、当第一设备收到隐私联系人发来的短信时,将该短信视为隐私短信,将隐私短信内容存于本地并隐藏短信,不显示于第一设备的任何可视区域;
S3、第一设备将收到的隐私短信发送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收到隐私短信后通知用户收到了隐私短信;
S4、第一设备中预存有音频数据库,所述音频数据库中每个音频信号分别与不同的数字存在一一映射关系;用户确认收到隐私短信后,在第二设备上查找预存的解密音频文件,然后在第一设备上按压指定按钮触发音频采集事件,再在第二设备上触发播放该解密音频文件,此时第一设备自动采集第二设备播放的音频信号,然后按照音频数据库中音频信号和数字的映射关系,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其后将转换到的数字信息与预存的解密密码进行比对校验,校验通过后将隐私短信展示出来,供用户查阅。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隐私短信后,先验证当前是否为用户本人登录,然后验证第二设备当前的佩戴状态,当当前为用户本人登录且第二设备当前处于佩戴状态时,再通知用户收到了隐私短信。
更进一步地,如果当前用户本人未登录或者当前第二设备未处于佩戴状态,第二设备每隔预设的周期再次检测,直至检测到当前为用户本人登录且第二设备当前处于佩戴状态,再通知用户接收到了隐私短信。
进一步地,第二设备采用骨传导的方式通知用户接收到了隐私短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备中预存有与第一设备相同的音频数据库,解密密码由用户本人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预先设置,第二设备将解密密码按照音频数据库中音频信号和数字的映射关系将解密密码转换为音频信号,并生成解密音频文件存储在本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第一设备接收到隐私短信后,通过第二设备通知用户,并且解密音频文件预存在第二设备中并由第二设备播放,第一设备只有在采集了第二设备播放的音频信号并转换到正确的解密密码后,才可以将隐私短信展示给用户查阅。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安全性更高,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