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2897.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曾昭达;曾宪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昭达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H11/02;B63H25/46;F03B13/18;F03B13/14;F03B13/22;F03B3/12;F03B3/14;E02D7/06;E02D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修远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能驱航 发电 打桩 半潜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包括船舶,还包括水能发电系统;船舶上设有依次联动的海流海波能量收集器和抽水加压装置,还设有总吸水口;抽水加压装置的输入端与总吸水口连接,抽水加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高压管,第二高压管与水能发电系统连接;船舶上设有分别上下布置的沉管桩机和沉桩稳定夹;水能发电系统与沉管桩机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能利用海流海波的能量在海上发电和打桩,不仅环保,而且能大幅延长单次打桩作业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打桩半潜船进行海上长期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
背景技术
半潜船也称半潜式母船,它通过本身压载水的调整,把装货甲板潜入水中,以便将所要承运的特定货物(如驳船、游艇、舰船、钻井平台等)从指定位置浮入半潜船的装货甲板上,将货物运到指定位置。然而,目前的半潜船基本采用传统内燃机带动螺旋桨推进的方式航行,而内燃机所使用的燃料需要及时补充,对船舶的物资补给要求极高,而一旦遇上狂风暴雨的天气,海上物资补给将难以进行。
而传统的打桩船在海上打桩时,由于船身入水深度不大,一旦遇上风浪较大的情况,船身会出现大幅度摇晃,无法进行打桩作业。因此,传统打桩船的作业受海上天气影响极大。而传统打桩船其打桩设备来自内燃机,而打桩过程能耗大、耗时长,需要经常通过其他补给船给打桩船输送燃料等物资。然而,海上状况变幻莫测,补给船的补给时间容易受天气影响而延迟,而且补给成本高。
海洋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海洋的可收集能量主要包括海波能、潮汐能、风能等。船舶利用海洋的自有能量进行航行是人类一直努力的目标,技术成熟且历史悠久的是帆船,但利用海洋除风能外的其它可再生能源进行航行的船舶连理论研究都难得一见。帆船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太小,需要巨大的风帆来驱动且受风力大小的影响很大,无法主动快速驱航。因此帆船已无法适应现代海上运输的要求,只能作为运动或旅游观光在极少量的使用。
此外,目前船舶的驱动方式基本采用螺旋桨推进系统。然而,螺旋桨推进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存在海水顺传动轴进入机舱的难题;2)需要使用燃料和发动机,燃料成本高,污染大,而且发动机工作噪音大,螺旋桨搅动水流时水流与表面坚硬的螺旋桨碰撞,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3)使用传统燃油螺旋桨推进系统船舶在行进时,船头和船尾会形成船头高、船尾低的水位差,航速越大水位差也越大,形成所谓的上坡效应;同时船头会提高,造成水阻投影面积增大并加剧船的颠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能利用海流海波的能量在海上发电和打桩,不仅环保,而且能大幅延长单次打桩作业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打桩半潜船进行海上长期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能驱航发电打桩半潜船,包括船舶,还包括水能发电系统;船舶上设有依次联动的海流海波能量收集器和抽水加压装置,还设有总吸水口;抽水加压装置的输入端与总吸水口连接,抽水加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高压管,第二高压管与水能发电系统连接;船舶上设有分别上下布置的沉管桩机和沉桩稳定夹;水能发电系统与沉管桩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桩稳定夹包括稳定夹支座,稳定夹支座通过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有至少两个环绕布置的夹头,每个所述夹头上设有至少一对滚珠。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头包括移动夹杆,所述滚珠通过滚珠压盖安装在移动夹杆上;间距调节机构包括与稳定夹支座转动连接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上设有操作部和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相对布置的两移动夹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高压射流喷头;抽水加压装置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第一高压管,第一高压管与高压射流喷头连接;总吸水口和高压射流喷头分别设置在船舶的前部和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昭达,未经曾昭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纹可调平夹具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实验动物滴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