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铝过渡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2531.9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航宇;毛王清;王秀茹;黄华峰;韩少华;夏泰宝;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2 | 分类号: | H01R4/62;H01R4/38;H01R11/05;H01R13/52;H01R13/627;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杨陈庆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铝过渡线夹,涉及电力传输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长时间使用时,铝导线易发生氧化,降低了铝导线的传输质量,严重时易出现断电情况的问题,包括导电装置;所述导电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固线机构和自动锁紧组件,且自动锁紧组件位于固线机构的左侧,并且自动锁紧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组件,而且自动锁紧组件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驱动机构,本发明铝导线固定后密封块的顶部与铝导线的外壁紧密贴合,进而避免了氧气进入到密封块的内侧,又因铝导线固定后,接触块插入连接在铝导线中,进而减轻了铝导线的氧化,保证了铝导线的导电精度,保证了电力的正常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铜铝过渡线夹。
背景技术
铜和铝属于不同的元素,铜的金属惰性要大于铝,即铜的化学活性要较铝低的多,这样两种金属连接后通电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铝线逐渐被氧化,降低铝线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因此铜导线和铝导线在连接时均使用铜铝过渡线夹。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目前的铜铝过渡线夹,铜体和铝体接触位置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氧化或外力拉扯时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较差,且目前的铜铝过渡线夹,长时间使用时,铝导线易发生氧化,降低了铝导线的传输质量,严重时易出现断电情况,影响了电力的正常传输,并且目前的铜铝过渡线夹,长时间使用发生老化或外力拉扯使得铝导线发生晃动时,不能进行自动锁紧,一方面铝导线易发生脱落,影响电力正常传输,另一方面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目前的铜铝过渡线夹,工作人员在固定铝导线时,只能一只手手持铝导线,另一只手拧紧螺栓,导致工作人员在固定铝导线时不够舒适,进而降低了铝导线的固定质量,现有的铜铝过渡线夹满足不了当代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铝过渡线夹,以解决现有铜体和铝体接触位置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长时间使用时铝导线易发生氧化,铝导线发生晃动时不能进行自动锁紧,工作人员在固定铝导线时,只能一只手手持铝导线,另一只手拧紧螺栓的问题。
本发明铜铝过渡线夹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铜铝过渡线夹,包括导电装置;
所述导电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固线机构和自动锁紧组件,且自动锁紧组件位于固线机构的左侧,并且自动锁紧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组件,而且自动锁紧组件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共设有两组,且两组驱动机构安装在自动锁紧组件上,并且两组驱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推动组件,而且两组驱动机构上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导电装置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机构,且安装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拉紧装置;
固线机构包括:
固定座,固定座与导电装置上的铝体固定连接;
固定框,固定框设置在固定座的上方;
螺栓,螺栓共设有四个,且四个螺栓安装在固定座和固定框的内部;
接触块,接触块固定安装在固定座的顶部,且接触块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密封块,密封块滑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部,且密封块的底部安装有四个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锁紧组件包括:
安装架,安装架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架与铝体固定连接,并且两个安装架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槽;
锁紧板,锁紧板共设有两个,且两个锁紧板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架的内部,并且两个锁紧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而且两个锁紧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块,固定块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并且两个固定块的左侧与两个防滑板紧密贴合,而且两个固定块的外部安装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5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