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收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1794.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10/0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收 方法 存储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金融不良资产催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催收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逾期客户的客户信息;基于获取到的逾期客户的客户信息,对逾期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步骤的评估结果,确定出对应的逾期客户的客户类型;根据逾期客户对应的客户类型,匹配对应的催收策略;根据催收策略,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本申请中通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两个特征对逾期客户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并根据这两个特征的评估结果对找到与逾期客户相匹配的客户类型,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去匹配对应的催收策略进行催收,实现了对不同客户的催收策略的合理化分配,进而提高催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不良资产催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收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业内常见的信贷业务,一般会采用的催收手段都是人为催收、短信催收以及电话录音催收等。贷后催收策略主要针对逾期客户进行还款提醒及催收,需要以合理催收成本实现催收效率最大化,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当前通用模式为制作催收评分卡(C卡),根据评分结果对客户进行分群,对高分客群采用低成本催收手段如短信提醒、智能语音催收等,而对低分客群则采用人工电催、诉讼催收、上门催收等高成本催收方式。大多机构都是基于输出的分数进行开展对应策略,比如高分客户,降低催收频次,或者低成本催收方式,低分客户可能就加强催收手段。但是现实中客户对应的逾期类型有很多,单单通过对客户评分的高低就进行催款策略的确定是不能很好的对催收策略进行分配的,对逾期客户的没有针对性,也就达不到很好的催收效果,同时催收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例如当逾期客户的评分很高,但是就是不愿意还款,如果只根据对高分客群那样低成本的催收,那么很有可能会给逾期客户带来要款不积极的印象,从而加重其不还贷款的决心,使得催收工作无法推进,从而使得催收效率大大降低。
为此,需要一种催收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来实现不同客户的催收策略的合理化,进而提高催收的效率和客户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收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来实现对不同客户的催收策略的合理化,进而提高催收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催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信息获取步骤、获取逾期客户的客户信息;
评估步骤、基于获取到的逾期客户的客户信息,对逾期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客户类型确认步骤、根据评估步骤的评估结果,确定出对应的逾期客户的客户类型;
催收策略匹配步骤、根据逾期客户对应的客户类型,匹配对应的催收策略;
催收步骤、根据催收策略,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
本方案的原理和效果是:通过获取到的逾期客户的客户信息之后,根据这些客户信息对逾期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根据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两个特征的评估结果,来对逾期客户的客户类型进行匹配,之后根据匹配到的客户类型来确定对该逾期客户所使用的催收策略,并通过确定的催收策略对该逾期客户进行催收。
本申请中通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两个特征对逾期客户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并根据这两个特征的评估结果对找到与逾期客户相匹配的客户类型,实现了对逾期客户的多维度的分析,另外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去匹配对应的催收策略进行催收,不同的逾期客户对应不同的催收策略,使得不同逾期客户的差异化催收策略的分配,进而实现了对不同客户的催收策略的合理化分配,进而提高催收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还款能力因素信息和还款意愿因素信息,所述还款能力因素信息包括但是否有住房、个人月均收入、个人财务状态、家庭月均收入、多头借贷、毕业院校、从事行业以及工作年限;所述还款意愿因素信息包括贷款申请记录、贷款余额、还款行为习惯、职业、人行数字解读分、征信记录、历史逾期信息及催收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1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