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体非静止状态的手部震颤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1247.X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军;赵欣;李军怀;张发存;曹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身体 静止 状态 震颤 识别 方法 | ||
1.身体非静止状态的手部震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建立手部震颤数学模型;
步骤2、数据校准与噪音消除;
步骤3、消除时变直流分量与计算时变震颤频率;
步骤4、基于CNN-LSTM的手部震颤识别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非静止状态的手部震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设一只携带无源标签的手在颤抖,在该手部震颤活动中,震颤频率r随时间变化,震颤幅度g也随时间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θ(t)不再是理想状态下的周期曲线,公式(1)和(2)改写为:
R(t)代表无源标签到RFID天线距离,震颤幅度g(t),震颤频率r,基准距离d(t),时间t,φ为震颤方向与RFID天线至基准位置的直线之间的锐角,θ(t)代表相位,θ0是硬件设备引入的偏移量,λ是射频波长,其中,ε是由环境噪声引起的误差;距离R(t)和相位θ(t)共同构成手部震颤数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体非静止状态的手部震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将手部震颤相位θ(t)分解为:
其中,θ(t)是相位,l0是初始分辨率,t表示时间,l是伸缩因子,k是平移因子,是离散比例函数,ψl,k(t)是离散小波函数,两个函数相互正交,A(l0,k)和D(l,k)是每一级的近似和详细系数,在去噪过程中进行滤波,系数定义为:
θ(t)是相位,是离散比例函数,ψl,k(t)是离散小波函数,A(l,k)和D(l,k)是每一级的近似和详细系数;
步骤2.2、利用极大极小阈值算法进行阈值选择,最佳阈值定义如公式(8)所示:
其中,表示阈值,σ为标准差,指射频载波波长的值,通过优化目标函数获得,如公式(9)所示:
在上式中,λ是射频载波波长,指优化后的波长,d表示通过离散小波变换获得的n个系数中的一个,风险计算为Rλ(d)=E(δλ(d)-d)2,Rideal是理想结果,表示是否保留小波系数,由下式给出:
Rideal(d):=min(d2,1) (10)
步骤2.3、最后,基于阈值λM选择近似系数和详细系数,并使用近似系数和详细系数重构无噪声的信号,将上述噪声消除后的相位数据集表示为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12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对接装置
- 下一篇:海洋腹足类黏液收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