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380.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平;姚海元;朱海山;王贝;王清;王赟;张雷;郑利军;常炜;曹静;贾旭;路宏;胡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 天然气 管道 高气相 流速 工况 缓蚀剂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展深水天然气管道服役环境的调查;计算流体对海底管道的内壁面剪切力;选择缓蚀效率评价试验方法;计算缓蚀效率评价试验方法的试验参数;开展多组次不同壁面剪切力及不同缓蚀剂加注浓度下的缓蚀剂评价实验;绘制缓蚀剂临界加注浓度图谱;确定不同工况环境下的缓蚀剂加注浓度。本发明公开的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准确有效,制定科学准确,有助于筛选高效的缓蚀剂,确定准确经济安全的缓蚀剂加注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深水油气开发及安全输送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水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天然气需求增势强劲。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尤其是开发深海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当今能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深海天然气田CO2含量高的油气区块较多,开采过程中因油气介质腐蚀而导致海底管道泄漏失效的事件时有发生,且每次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灾难性后果,已逐渐成为制约深海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因素之一。采用缓蚀剂抑制海底管道腐蚀是目前最为主流、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但由于部分深水天然气的海底管道气相流速较高,如高压釜、旋转圆柱电极法等传统缓蚀剂评价方法要么无法很好地模拟天然气管道内以气相为主的湿气环境,要么无法准确模拟高流速工况,导致缓蚀剂的防腐效果评价不准确,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此外,由于高气相流速对缓蚀剂效果影响甚大,若缓蚀剂选型或加注浓度确定不当,不仅无法为海底管道提供有效的防护,还可能导致海底管道腐蚀失效,进而增加了深水油气的海底管道泄露的处理难度和成本,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缓蚀剂的防腐效果评价不准确,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水天然气管道在高气相流速工况下的缓蚀剂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开展深水天然气管道服役环境的调查;
步骤B:根据深水天然气管道服役环境的调查结果,计算流体对海底管道的内壁面剪切力;
步骤C:根据流体对海底管道内壁面剪切力,从流动环路测试法、高温高压旋转笼法和旋转圆柱电极法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作为缓蚀效率评价试验方法;
步骤D:根据深水天然气管道服役环境的调查结果,计算所述缓蚀效率评价试验方法的试验参数;
步骤E:根据所述缓蚀效率评价试验方法的试验参数,开展多组次不同壁面剪切力及不同缓蚀剂加注浓度下的缓蚀剂评价实验;
步骤F:对所述缓蚀剂评价实验的结果进行处理,绘制缓蚀剂临界加注浓度图谱;
步骤G:根据所述缓蚀剂临界加注图谱,确定不同工况环境下的缓蚀剂加注浓度。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调查对象包括海底管道的材质与管径,深水水质成分,海底管道内输送的天然气的输送温度、输送压力、气体流速、含水率、CO2的含量、H2S的含量、有机酸的含量,以及缓蚀剂的类型。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海底管道内壁面剪切力根据(式1)和(式2)计算得出,其中,流体对海底管道内壁面剪切力τ的计算公式为:
τ=(fD×ρ×v2)/(8g) (式1)
式中,τ为流体对海底管道内壁面剪切力;fD为达西摩擦系数;ρ为天然气流体密度;v为天然气流速;g为引力常数。
而达西摩擦系数fD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3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