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0323.5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章烨;辛立勋;唐利;孟祥鑫;何晓颖;陈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农林 废弃物 制作 生态 方法 | ||
1.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浮板单元;
S1.1、收集秸秆或植物杆,除去秸秆或植物杆中的髓芯后,通过自然晾晒或烘干进行干燥;
S1.2、对秸秆或植物杆进行整理,采用草帘编织的方法编织成的浮板单体,将浮板单体按照编织方向交错的方式进行叠置,将相邻的浮板单体通过胶粘剂进行连接,形成浮板中间体;
S1.3、用热压机对浮板中间体进行压制得到浮板单元;
S1.4、采用打孔设备对浮板单元进行均匀打孔,形成种植孔;
S2、对浮板单元进行捆绑;采用横向捆绑绳、纵向捆绑绳对浮板单元进行捆绑,横向捆绑绳与纵向捆绑绳的交点处、横向捆绑绳及纵向捆绑绳与浮板单元的边缘接触处形成悬挂节点;
S3、制作菌棒载体;
S3.1、收集与选取形状完好的玉米芯或高粱穗,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浸泡,浸泡24小时后用流水清洗干净,使其表面无氢氧化钠残留;
S3.2、将预处理后的玉米芯、高粱穗置于4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冷却;
S3.3、用直径为2.2毫米的铁丝穿过玉米芯或用直径为2.2毫米的铁丝捆绑高粱穗,2-3根玉米芯或高粱穗为一簇,形成菌棒载体;
S4、悬挂菌棒载体;将菌棒载体悬挂于悬挂节点处;
S5、安装生态浮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捆绑绳设置为2扎,所述纵向捆绑绳设置为5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将三叉尼龙绳的一端固定在悬挂节点处,将菌棒载体上的铁丝悬挂于三叉尼龙绳的吊装环上,每个悬挂节点处设置3根首尾依次连接的三叉尼龙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悬挂节点处相邻的菌棒载体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三叉尼龙绳之间通过铁丝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根据湖泊参数确定浮板单元的数量及放置位置;
S5.2、对浮板单元进行适当裁剪,使其线条吻合湖泊岸线;
S5.3、选择适当数量的浮板单元进行拼接,利用连接钢丝绳固定相邻的浮板单元;
S5.4、洗净水生植物的根部,用海绵条包裹水生植物的根茎部并放置于种植孔内,每个种植孔内种植1-3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4中,水生植物选自菰、慈姑、水芹、空心菜、包菜中的一种或两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秸秆或植物杆的含水量低于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浮板单体的长度为2米、宽度为1米、厚度为0.01-0.03米;胶粘剂的厚度为0.5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加压温度为100-120摄氏度,加压时间为30-50秒,形成浮板单元的厚度为0.1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3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