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9475.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安伟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系统 | ||
1.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1)的两侧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远离支护框(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锥形件(3),所述支撑架(2)靠近支护框(1)的一侧顶部设置有延伸架(4),所述延伸架(4)的两侧内壁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覆盖板(5),所述支护框(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固装置(6),所述加固装置(6)的顶部中间位置贯穿支护框(1)且延伸至支护框(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6)包括稳固底座(61),所述稳固底座(61)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机构(64),所述安装机构(64)的两侧内壁顶部设置有防护机构(65),所述安装机构(64)的两侧外壁顶部均设置有连接环(63),所述连接环(6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架(62),所述定位架(62)远离连接环(63)的一侧底部贯穿稳固底座(61)且延伸至稳固底座(6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64)的构件一包括加固桩(641),所述加固桩(64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联动件(643),所述联动件(643)的顶部位于联动件(64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壳(642),所述安装壳(642)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壳体(644),所述调节壳体(644)的两侧内壁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锁紧件(6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65)的构件一包括隔离板(652),所述隔离板(6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件(651),所述隔离板(65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水筒(654),所述防水筒(6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贴合架(655),所述隔离板(652)的顶部位于防水筒(65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容纳箱(65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64)的构件二包括内固板(d2),所述内固板(d2)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d1),所述内固板(d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柱(d5),所述安装柱(d5)的底部贯穿内固板(d2)且延伸至内固板(d2)的外部,所述安装柱(d5)的两侧外壁中部设置有受力板(d4),所述受力板(d4)远离安装柱(d5)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旁护架(d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65)的构件二包括承载块(t2),所述承载块(t2)的左侧外壁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形限位架(t1),所述承载块(t2)的右侧外壁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形摆动板(t5),所述承载块(t2)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t3),所述固定架(t3)的两侧内壁顶部均设置有保护支架(t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架(t4)的底部贯穿固定架(t3)且延伸至固定架(t3)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653)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透气孔。
9.一种基坑支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装置安装在基坑底部,并将锥形件(3)插入基坑内壁,将加固装置(6)与支护框(1)连接,使得支护框(1)的底部与基坑底部具有微量的空间;
步骤二:通过定位架(62)插入稳固底座(61)内部,使得稳固底座(61)具有的凹槽能够更加贴合基坑底部,利用安装机构(64)与防护机构(65)进行固定连接,便于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
步骤三:利用驱动件将加固桩(641)插入基坑内部,并将调节壳体(644)与锁紧件(645)进行连接,使得装置固定在调节壳体内部,同时与联动体(643)处于相对垂直的状态;
步骤四:通过隔离板(652)将稳定件(651)与容纳箱(653)进行密封隔离,并利用稳定件(651)对其底部进行连接,将防水筒(654)与贴合架(655)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了对容纳箱(653)内部支撑的效果;
步骤五:通过内固板(d2)与多个安装座(d1)进行连接,使得两两安装座(d1)之间具有旁护架(d3)移动的空间,将受力板(d4)插入安装柱(d5)内部,并随着保护架(d3)的移动进行升降;
步骤六:利用承载块(t2)将弧形限位架(t1)与弧形摆动板(t5)在其上进行摆动调整接触面积,并将内固架(t3)与保护支架(t4)进行连接,使得具有弹性的保护支架(t4)受到挤压时向两侧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安伟,未经冯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94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