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汞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8408.X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椿;肖日宏;张军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D53/00;B01D53/04;B01D53/30;B01D46/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尚威;孔娜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汞回收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汞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预回收单元和深度回收单元,其中:预回收单元用于初步回收待处理磁珠中的汞,包括加热炉、冷凝器和汞收集罐,加热炉用于使得汞化合物挥发并还原为气态汞,气态汞进入冷凝炉液化形成液态汞;汞收集罐回收液态汞;深度回收单元包括反应器、碱洗罐、硒化汞储存罐和滤液处理罐,气态汞进入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固态硒化汞,固态硒化汞和载硒吸附剂进入碱洗罐中,在该碱洗罐中载硒吸附剂溶解,硒化汞转化为沉淀,碱洗罐中的液体进入硒化汞储存罐中被过滤,硒化汞储存在该硒化汞储存罐中,滤液进入滤液处理罐中,以此实现汞的进一步回收。通过本发明,提高汞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汞回收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汞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汞,作为一种具有富集性、气态传输特性和神经毒性的有毒物质,在人体积累会引发头痛发热全身症状,皮肤红斑等表现且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使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燃煤电厂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15年1月1日起,烟气汞的排放限值不得超过0.03mg/m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9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汞排放评估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球由人为活动排放的汞达到2.15×106kg,比2010年增加了12%,其中燃煤电厂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赵永椿等人提出的磁珠脱汞技术,利用飞灰中的磁珠进行改性,用以脱除烟气中的气态汞,并将磁珠上面的汞进行回收,以此实现汞的资源化利用,该汞回收工艺同样可以应用于钢铁厂、水泥厂、危废厂等含汞量较多的废料。
现如今针对含汞废物/气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冷凝法,焙烧法-冷凝法等物理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庞大,不易密封,二次污染严重,回收率也不高。双氧水,硝酸等化学氧化法进行回收,但该方法很容易引入杂质且回收效率不高。这些已有的方法都很难避免回收过程当中杂质混入从而影响回收效果。汞元素虽然属于有毒性元素,但却在化学、医药以及精密高新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用途。我国的汞资源相对匮乏,大量以汞为原料的产品都需要进口,如果能在汞回收的过程当中,将回收的单质汞进行收集并转化为高价值副产品,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汞回收装置,解决汞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汞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预回收单元和深度回收单元,其中:
所述预回收单元用于初步回收待处理磁珠中的汞,包括加热炉、冷凝器和汞收集罐,所述加热炉用于将待处理磁珠加热使得其中的汞化合物挥发并还原为气态汞,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加热炉连接,气态汞进入该冷凝器中温度被降低,并且部分气态汞液化形成液态汞;所述汞收集罐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方,用于回收所述液态汞;
所述深度回收单元设置在所述预回收单元后方,用于进一步回收汞,该深度回收单元包括反应器、碱洗罐、硒化汞储存罐和滤液处理罐,所述反应器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气态汞进入该反应器中,并与该反应器中的反应生成固态硒化汞,所述碱洗罐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的下方,固态硒化汞和载硒吸附剂进入该碱洗罐中,在该碱洗罐中所述载硒吸附剂溶解,所述硒化汞转化为沉淀,该碱洗罐下方设置有硒化汞储存罐,所述碱洗罐中的液体进入所述硒化汞储存罐中被过滤,所述硒化汞储存在该硒化汞储存罐中,滤液进入所述滤液处理罐中,以此实现汞的进一步回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炉包括一级加热炉和二级加热炉,一级加热炉用于将磁珠中的汞化合物挥发出来,二级加热炉用于将汞化合物还原为单质汞。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液处理罐与所述二级加热炉连接,二级加热炉中的热量进入所述滤液处理罐中,促进该滤液处理罐中的滤液分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反应器使得气态汞充分反应生成固态汞。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抽风机,该抽风机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的一侧,用于保证所述回收装置中气体从加热炉到反应器的流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辊道装置用侧导板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神经刺激治疗电子脉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