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8283.0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贺思佳;汪秀琛;尉霞;马廷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1/10;D01F1/09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波型 电磁 屏蔽 再生 聚酯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导电聚酯形成的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及由磁性聚酯形成的增强吸波区域,所述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包括设置外环导电聚酯(1)以及与外环导电聚酯(1)同轴且位于外环导电聚酯(1)内的内环导电聚酯(3),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和内环导电聚酯(3)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外环开口(2)和一个内环开口(4),所述外环开口(2)和内环开口(4)相对应设置且位置朝向相反;
所述增强吸波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内的芯部磁性聚酯(5)、位于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之间的内层磁性聚酯(6)以及位于外环导电聚酯(1)外侧的外层磁性聚酯(7),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相互相连贯通填充在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外的所有区域;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材质相同,为再生聚酯熔体与导电微粒的共混物,所述导电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的质量比为1:2~1: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的相对导电率大于0.1,所述导电微粒为ATO导电粉、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烯、银粉、高分子导电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材质相同,均为再生聚酯熔体与磁性微粒的共混物,磁性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质量比为0.5:10~3:10,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的相对磁导率大于10,所述磁性微粒为纳米铁氧体、纳米镍粉、纳米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的直径与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比为6:10~9:10之间,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的宽度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外环开口(2)的弧度尺寸与外环导电聚酯(1)周长比为1:10~3: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与外环导电聚酯(1)的间距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直径与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比为2:10~5: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的宽度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内环开口(4)的弧度尺寸与内环导电聚酯(3)周长的比为1:10~3:10。
3.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根据油污含量及有机粘性物含量对废旧聚酯瓶片进行分级;
步骤2,根据废旧聚酯瓶片分级确定纳米清洗剂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用量,清洗时辅以光照系统完成对废旧聚酯瓶片的纳米清洗;
步骤3,对经过步骤2清洗的聚酯瓶片进行投料、预干燥及真空干燥结晶;
步骤4,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
步骤5,对步骤4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流变性能进行提升;
步骤6,把步骤5经过流变性能提升的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采用喷丝装置根据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结构将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向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各个区域分流及传输,所述喷丝装置采用多通道喷丝板(10);
步骤7,经步骤6喷丝后再进行纺丝、卷绕、落桶、集速、牵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冷却及切断,得到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质量比为1:5~1:1,确定好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质量比后,将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分散至水性分散液中,确保分散后液体的浓度为5%-70%;
所述步骤4中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具体为:将导电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按照质量比为1:2~1:10混合,然后进行加热熔融得到导电聚酯熔体,其中,导电微粒为ATO导电粉、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烯、银粉、高分子导电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配置磁性聚酯熔体具体为:将磁性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按照质量比为0.5:10~3:10混合,然后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磁性聚酯熔体,其中,磁性微粒为纳米铁氧体、纳米镍粉、纳米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2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