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信息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7912.8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5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单文悦;王绪虎;郑爽;王子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身份 识别 装置 信息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信息检测方法。装置装载在遥控机器人上,包括单片机控制器,语音播报模块,OPENMV身份识别模块,TFTLCD显示屏,蜂鸣器报警模块,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和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等七部分。该设备可由工作人员遥控指定具体工作地点,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远距离无接触进行身份检测。身份信息检测利用了人脸的特征信息,首先采集大量特殊人员信息,建立图像库,然后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标注检测人脸区域,预处理环节考虑环境、光线等因素的影响,然后利用基于模板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将提取的人脸特征数据与特殊人员人脸图像库进行匹配检测,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处理,用以分辨正常行人和特殊人员。该装置在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区域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检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信息检测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装配在机器人身上的身份识别装置,通过摄像机采集人脸信息,然后提取特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检测识别行人身份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暴力事件爆发的越来越频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对野生动植物捕杀越来越严重,致使新现传染病的比例增加。鉴于以上原因,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以及人员密集街区等公共场所加强安全保卫、卫生检测等工作势在必行。本发明将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将通缉犯、嫌疑犯、危害公共安全人员、有传染病病史人员以及疑似人员等特殊人员信息导入数据库,通过实时检测人员面部特征信息并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匹配,排查可疑人员。
目前,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钥匙、身份证、智能卡等物品进行身份识别;另一种是基于认证信息(比如,口令、密码、特定操作等)进行身份识别。例如,手机上的密码锁和指纹锁等等。然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密码、口令等认证信息、以及钥匙、智能卡等认证物品都存在可能会被其他用户获取的情况,因此,导致上述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存在被冒名顶替的问题,即安全性不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高、基于人脸属性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建立完整的数据库,通过实时检测人脸面部特征,然后进行面部特征匹配,检测匹配人员,从而实现身份识别,并通过显示屏和语音的形式呈现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公共场所的安全保卫、疫情防控需求,设计一种安全性更高、基于人脸属性的身份识别装置,通过一种安全性高的处理方法实现身份信息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其载体为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控制器,语音播报模块,OPENMV身份识别模块,TFTLCD显示屏,蜂鸣器报警模块,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和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等七部分;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为识别装置的核心控制器,负责与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并口通信,传输需要读取的存储数据,并将其与OPENMV身份识别模块传输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用语音指令信息传递给语音播报模块,传递报警信号给蜂鸣器模块,调用文字信息传递给TFTLCD显示屏;
所述TFTLCD显示屏与单片机相连,通过程序驱动TFTLCD显示屏显示设定内容,用于提醒被检测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其扬声器驱动模块通过串口与单片机相连,通过编程设定语音播报的指令;所述语音播报模块采用的是中文文字转语音合成模块来驱动扬声器进行语音播报,提醒人员通行或者等待进一步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