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等离子炬热效率和焰流焓值测量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6859.X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营;陈海群;欧东斌;周法;张智;杨国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00 | 分类号: | H05H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孙建玲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 等离子 热效率 焰流焓值 测量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弧等离子炬热效率和焰流焓值测量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阴极、阴极水套、进气孔、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管道、阳极、阳极水套、回水管道、回水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直流供电电路、电压传感器、直流电源、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管道和进水流量传感器;利用测得的电弧电压和电流电弧电流得到施加在电弧等离子炬上的总功率,利用测得的回水温度、进水温度和进水流量得到冷却水带走的功率,最后利用总功率和冷却水损失功率得到等离子炬的热效率;利用测得的供气压力、进气总面积、工作气体的绝热指数和气体常数得到工作气体质量流量,最后利用利用等离子炬的总功率、冷却水带走的功率和供气的质量流量得到等离子体焰流的焓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热等离子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弧等离子炬热效率和焰流焓值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等离子体具有温度高、活性高、工作状态稳定、环境气氛可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加工、冶金、电力、材料和环保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近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产生了更大量的医疗废弃物,等离子体对以医疗废弃物为代表的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更使得这一技术成为重点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电弧等离子加热器是工业中用来产生稳定的热等离子体的主要装备,在电弧等离子加热器的内电极和输出电极间产生电弧,电极间隙内的气体被击穿,之后在电磁与气动等作用下在加热器内形成自持的具有一定长度的电弧,进入加热器内的工作气体在电热转化作用下受热并部分产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在利用电弧对气体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主要难题之一是保护电弧室壁使其免受高温气流和电弧的热作用,以及最大可能的降低电弧附着区域内电极的烧蚀速率。对等离子炬进行热防护一方面是保护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和运行,另一方面是保证一定的热效率,工业中最长使用的是在电弧等离子炬电极外部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能够有效的对电极进行冷却保护,防止迅速烧损,为电极的长时间使用、等离子炬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但也不可避免的,循环冷却水的通入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得该部分能量无法转化为工作气体的能量。与此同时,对电弧等离子体的工业应用中,通常主要是利用其射流高温高焓的优势,因此,如何得到电弧等离子炬的射流的焓值、等离子炬的热效率,对于其定向、高效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提供价值。然而,由于电弧等离子炬射流的焓值及温度极高,采用传统的热量测试方法是很难直接测量得到射流的焓值和温度等性能参数的,继而也难以直接得到等离子炬的热效率等运行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电弧等离子炬热效率和焰流焓值测量系统及方法,高效准确地得到电弧等离子炬的热特性,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电弧等离子炬热效率和焰流焓值测量系统,包括阴极、阴极水套、进气孔、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管道、阳极、阳极水套、回水管道、回水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直流供电电路、电压传感器、直流电源、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管道和进水流量传感器;
所述阴极和阴极水套之间及阳极和阳极套之间为冷却水通道,冷却水由阴极侧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冷却水通道,由阳极侧通过回水管道流出;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进水管道上,且测温点插入到管道中心,用于测定进水温度;所述进水流量传感器串接在进水管道上,用于测定进水流量;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回水管道上,且测温点插入到回水管道的中心,用于测定回水温度;
所述工作气体通过进气管道由进气孔进入等离子炬,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旁路安装在进气管道上,用于测定供气压力;
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的正负极分别通过直流供电电路施加在阳极和阴极上,等离子炬内阴极和阳极间产生电弧,工作气体在等离子炬出口形成高温的等离子体焰流;所述电流传感器套装在直流供电电路上,用于测定供电电流;所述电压传感器并联在直流供电电路上,两接线端分别连接在阴极和阳极上,用于测定供电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采用K型、S型或E型热电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6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