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自修复用涂层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06377.4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吕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向磊 |
| 主分类号: | C09D123/20 | 分类号: | C09D123/20;C09D123/22;C09D109/00;C09D11/04;C09D11/06;C09D11/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张红哲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修复 涂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自修复用涂层,包括基体材料、填充材料和固化材料;所述基体材料包括丁基橡胶和液体橡胶,所述丁基橡胶的重量份数为90~120,所述液体橡胶的重量份数为185~230;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增粘树脂、硬脂酸、氧化锌和填充补强剂,所述增粘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0~20,所述硬脂酸的重量份数为0.5~1.5,所述氧化锌的重量份数为7~10,所述填充补强剂的重量份数为5~5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硫化剂和促进剂,所述硫化剂的重量份数为2~5,所述促进剂的重量份数为2~16。本发明中的轮胎自修复用涂层接近流体状态,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因温度降低而出现脆化,在高温状态下不流动,且涂层的粘性较好,不易发生脱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自修复用涂层。
背景技术
车辆通过轮胎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具有巨大的市场。
然而,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被尖锐物刺穿,进而产生漏气或者爆胎,造成轮胎的损坏,甚至引起安全事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中,10%是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而其中爆胎一项就占轮胎故障引发事故总量的 70%以上。因此,开发具有自修复和自愈合功能的轮胎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多种技术已应用于防刺扎轮胎。中国专利CN104962041公开了一种具有自修复高分子记忆材料用于轮胎自修复,所述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为聚氨酯和热塑性橡胶,通过将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涂敷于轮胎内侧达到防刺扎的目的。但由于聚氨酯材料和橡胶材料相容性差,导致该方法的黏结效率比较低,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中国专利CN103350620B公开了一种防刺扎轮胎,其特征是在轮胎内壁喷涂加热融化的热熔胶而达到防刺扎的目的,所述热熔胶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酰胺、聚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样,该类材料与轮胎内壁的相容性差,且密封性较差,因此自修复性能不佳。中国专利CN211000787U公开了一种破损自修复防刺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内部设有防扎层和凝胶修复层,防扎层硬度较大,可以对针刺进行阻隔,而凝胶层可以对穿孔进行修复,从而达到防刺扎的效果,但是存在噪音大、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
迄今,虽然已有多种自修复技术,但是自修复轮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自修复涂层的填充性和气密性仍然不够,自修复性能差;(2)涂层的附着性较差,不能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要求;(3)涂层硬度太高,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噪音大,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轮胎自修复用涂层,该涂层接近流体状态,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因温度降低而出现脆化,且涂层的粘性较好,不易发生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胎自修复用涂层,包括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材料和固化材料;所述基体材料的重量份数为275~350,所述填充材料的重量份数为18~75,所述固化材料的重量份数为5~18。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材料包括丁基橡胶和液体橡胶,所述丁基橡胶的重量份数为90~120,所述液体橡胶的重量份数为185~230。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橡胶为液体顺丁橡胶、聚异丁烯橡胶、液体聚异戊二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增粘树脂、硬脂酸、氧化锌和填充补强剂,所述增粘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0~20,所述硬脂酸的重量份数为0.5~2.5,所述氧化锌的重量份数为7~10,所述填充补强剂的重量份数为5~50。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补强剂为炭黑、白炭黑、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向磊,未经吕向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6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