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收集多种能量形式的能量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3642.3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张迪;李孝伟;李忠杰;张丹;谢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9/11;F03D13/25;F03B13/20;H02N1/04;H02S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多种 能量 形式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收集多种能量形式的能量收集器,涉及清洁能源领域,包括连接机构和多个收集器单体,收集器单体包括浮体、风力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多个固液式摩擦纳米发电组件,浮体中设置有多个安装腔,固液式摩擦纳米发电组件包括外壳、绝缘摩擦内壳和密封部件,各外壳固定于一个安装腔中,外壳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感应电极,两个感应电极的对接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绝缘摩擦内壳夹持于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绝缘摩擦内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绝缘摩擦内壳中设置有水,密封部件用于密封第一通孔,多个浮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体。该能量收集器可以同时收集风能、太阳能以及波浪能,提高了波浪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整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能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收集多种能量形式的能量收集器。
背景技术
能源动力一直与世界格局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然而,考虑到地球上的用电需求,水力发电在发电中的份额非常低。水波中现有的能量是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的最巨大和最少开发的能源之一,这种清洁能源可以作为减轻化石燃料动力和有害电池严重影响的有效替代能源,但是波浪属于一种低频运动,对于低频运动的能量收集技术效果欠佳,使得海洋、河流和渠道中的能量未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收集多种能量形式的能量收集器,可以同时收集风能、太阳能以及波浪能,提高了波浪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整体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收集多种能量形式的能量收集器,包括连接机构和多个收集器单体,所述收集器单体包括浮体、风力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多个固液式摩擦纳米发电组件,所述浮体中设置有多个安装腔,所述固液式摩擦纳米发电组件包括外壳、绝缘摩擦内壳和密封部件,各所述外壳固定于一个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感应电极,两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对接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各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能够穿过所述浮体伸至外部,所述绝缘摩擦内壳夹持于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所述绝缘摩擦内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绝缘摩擦内壳中设置有水,所述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设置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安装于所述浮体上,多个所述浮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浮体包括上浮体和下浮体,所述上浮体固定于所述下浮体的上表面,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设置于所述上浮体的上表面,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浮体上,多个所述下浮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体,所述上浮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半腔体,所述下浮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下半腔体,所述上半腔体和所述下半腔体一一对应且结构相匹配,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上半腔体和所述下半腔体对接形成一个所述安装腔,各所述感应电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腔体和所述下半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绝缘摩擦内壳的顶端,各所述感应电极的内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半圆孔,两个所述半圆孔对接形成第二通孔,各所述上半腔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各所述密封部件能够穿过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三通孔伸至所述第四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上半腔体和所述下半腔体均为半球形腔,所述感应电极为半球壳状,所述绝缘摩擦内壳为球壳状;所述安装腔的内径与所述外壳的外径相同,所述外壳的内径与所述绝缘摩擦内壳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上浮体的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外边沿相对于所述上浮体向外凸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多个风力发电机,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浮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下端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