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缺陷模式的变电主设备诊断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2960.8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2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静;王海龙;陈操;崔玮;谢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盟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G06Q10/0639;G06Q50/06;G01R31/327;G01R3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0 | 代理人: | 焦丽雅 |
地址: | 100052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缺陷 模式 变电 主设备 诊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缺陷模式的变电主设备诊断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采用基于缺陷模式的设备缺陷诊断方法,通过明确变电主设备的缺陷模式,定义基于检测项目的缺陷判据,定义分析矩阵和缺陷概率综合算法,对缺陷进行定性分析,有效实现变电主设备的缺陷诊断;并通过计算状态量的严重程度,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为开展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基于缺陷模式的变电主设备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缺陷诊断是设备检修的前提,是电气设备稳定运行的保障。缺陷诊断的依据来源于设备的状态检测。状态检测可以通过巡视信息、运行检修信息、常规电气试验、红外测温、保护装置动作信息,以及各种在线监控设备的应用得到。目前的缺陷诊断方法主要以下3大类。
1)传统的缺陷诊断方法
传统的缺陷诊断方法主要有事后诊断和事前诊断两种。事后诊断是在缺陷发生时进行的。根据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直接检测缺陷。例如:GIS设备发生缺陷跳间,通过现场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分析巧护装置动作报告,对气体进行分析等。此方法快捷、简单、有效。
事前诊断是在缺陷发生前进行的。通过对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缺陷发展趋势。这是建立在历史数据为基础,根据厂家提供的设备参数、维护及运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设备状态的发展倾向,得出诊断结果,这类方法是建立在己有缺陷基础上,反复总结规律得出的。
2)智能缺陷诊断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各种智能化缺陷诊断系统已经广泛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例如:变电站机器人巡视,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视系统,避雷器泄漏电流在线监视装置、变压器绕组变形监视系统等,已经成为变电站设备缺陷的主要诊断手段。
3)数学方法缺陷诊断法
运用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各种算法等数学手段建立设备缺陷时的数学模型,对各种缺陷信息进行筛选,采用演绎归纳等方法,总结缺陷规律,反推缺陷象征,然后与现场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形成一种有效的缺陷诊断方法。
变电主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变电主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变电站的工作运行安全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对变电主设备的缺陷诊断是技术领域一直探索的主题。
目前变电主设备的状态感知能力、数据维度及历史数据完整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部分设备缺少有效的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技术手段,且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改善。状态分析时缺少部分可用维度数据。2、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设备历史状态数据完整性差,状态分析时缺少可供进行纵向对比的状态数据。3、在线监测数据时效性好,但数据质量差,离线检测数据时效性差,但数据质量好。各维度数据可用性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缺陷模式的变电主设备诊断方法和系统,通过明确变电主设备的缺陷模式,定义缺陷判据,定义分析矩阵和缺陷概率综合算法,有效实现变电主设备的缺陷诊断,同时也为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缺陷模式的变电主设备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缺陷诊断模型:
S11.定义缺陷模式,定义变电主设备典型缺陷类型;
S12.定义检测项目,将变电主设备现有条件下的全部状态信息,根据其来源及与缺陷模式的关联关系进行类别分组,形成用于判断检测是否合格的检测项目;
S13.定义分析矩阵,确定检测项目与缺陷模式的对应关系,将每一个对应关系赋予一个基础缺陷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盟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盟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9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