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2619.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栾广民;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楼板 放线 测量 封堵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涉及建筑行业放线孔封堵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吊模机构将预制梯形封堵块提起,将受力转移到楼板上,防止后浇段下沉。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就是有效解决了放线测量孔后浇段与原楼板存在错台现象,避免在进行顶棚施工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二次维修,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放线孔封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在房建混凝土主体施工完毕后,通常需要把施工主体时遗留下的放线测量孔进行封堵。传统封堵方法通过在测量孔两侧进行植筋,再把植筋好的两根钢筋进行钢丝的绑扎,之后在下一楼层通过钢管脚手架支模或者通过钢筋吊模,最后进行同型号混凝土浇筑,传统施工方法因施工人员支模时不认真对待,顶部没有顶牢或因传统植筋通过钢丝绑扎的施工方法容易出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受重力的作用模板容易下沉造成测量孔后浇段与原楼板存在错台现象,后期进行顶棚施工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二次维修,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放线测量孔后浇段与原楼板存在错台现象,避免在进行顶棚施工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二次维修,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采用电镐对楼板放线测量孔侧壁进行凿毛;
S2、将放线测量孔清理干净,把预制好带有螺纹钢筋的混凝土梯形棱台放入凿好的放线测量孔中;
S3、把与楼板钢筋型号相同的钢筋水平植入楼板中,最后把定制好的吊模机构放在楼板上,使用螺纹套筒与预制混凝土梯形棱台上的螺纹钢筋进行连接,浇筑与楼板同型号的混凝土;
S4、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之前通过螺纹套筒旋转把吊模机构卸掉,进行表面处理,完成封堵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吊模机构施加给预制梯形棱台向上的提力,将梯形棱台的重力通过吊模机构分散到放线测量孔周边的楼板上,在进行后浇段浇筑作业时,有效的避免梯形棱台和后浇段下沉而产生与原楼板出现错台现象;
(2)操作简单,避免后期进行顶棚施工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二次维修,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3)利用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确保放线测量孔侧壁不规则形状的填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线测量孔凿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梯形块放入放线测量孔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机构与预制混凝土梯形块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楼板;2、梯形块;3、吊模机构;31、支撑杆;32、立柱;33、连接杆;34、套筒;4、水平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房建工程楼板放线测量孔封堵的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采用电镐把楼板1放线测量孔周围进行凿毛,如图1所示。
步骤二、将放线测量孔清理干净,然后把预制好内嵌带有螺纹钢筋的混凝土梯形块2放入凿毛的放线测量孔中,如图2所示。混凝土梯形块2利用模板工具制成,模板的底面为正方形,四个侧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构成四棱台结构。在混凝土梯形块2浇筑时将带有螺纹的钢筋竖直插在混凝土上,使得终凝后的混凝土梯形棱台上端面固定有突出的螺纹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凝胶化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转台机构及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