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00249.9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李树霞;董书宁;尹尚先;尹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G01R27/22 | 分类号: | G01R27/22;G01R2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朱亚琦 |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材料 电阻率 测定 智能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导线,还包括注浆材料容纳机构和监测机构;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由外框部件和分隔部件构成,所述分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框部件的内部,所述分隔部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监测机构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智能调控监测时间,包括单次监测时间、监测间隔时间和监测总时长,有助于减少电阻率两电极影响,可以动态监测注浆材料电阻率变化过程,通过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在线检测器,可以观测注浆材料水化过程中电阻率动态变化,能够动态监测多个注浆材料样品,可通过增加样品槽数量实现多样品电阻率在线监测问题,解决当前混凝土类电阻率设备一次只能测定单一样品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率测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注浆也是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当前常用的混凝土电阻测试方法有以下3种:两电极法、四电极法和无电极法;两电极法电路简单,数据处理简单,但是存在着电极极化带来的测试误差;四电极法将供电电极与测试电极分离开来,减小了电极极化带来的电阻测试误差,但是当前的测试装置多为手动、单次测定装置,不能完成自动监测,且测试槽多为单一样品,样品的尺寸不是力学测试的标准件尺寸;无电极法避免了电极带来的接触误差及极化误差,但无电极法有以下几个缺陷:一、只适用于测试混凝土早期电阻率,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混凝土电阻率大幅度提高,无电极法提供的5V电压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而无法精准测量;二、试件为环形模型,制样困难,给控制测量条件,如饱和度等带来困难;三、模具长期被一个样品占着,测试耗时长,养护困难,测试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动态监测注浆材料电阻率变化过程的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导线,还包括注浆材料容纳机构和监测机构;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由外框部件和分隔部件构成,所述分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框部件的内部,所述分隔部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监测机构相连接;相邻所述分隔部件之间为注浆材料,每个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内至少有两个区域的注浆材料尺寸与混凝土标准件尺寸完全相同。
上述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所有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之间均为并联。
上述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所述外框部件为注浆材料样品槽;所述分隔部件包括第一电极网片、第二电极网片、第三电极网片、第四电极网片和第五电极网片;所述第一电极网片、所述第二电极网片、所述第三电极网片、所述第四电极网片和所述第五电极网片均由两个侧面积为70mm*70mm的电极网片组成,两个所述薄的电极网片之间容易分开,所述第一电极网片、所述第二电极网片、所述第三电极网片、所述第四电极网片和所述第五电极网片均卡接在所述注浆材料样品槽内部,所述注浆材料样品槽内部的五组电极网片由负极向正极依次为所述第一电极网片、所述第二电极网片、所述第三电极网片、所述第四电极网片和所述第五电极网片;所述第一电极网片、所述第二电极网片、所述第三电极网片、所述第四电极网片和所述第五电极网片将所述注浆材料样品槽内部分隔为六个空间,且所述第三电极网片两侧空间的尺寸为混凝土标准件尺寸;所述第五电极网片通过所述导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网片通过所述导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相邻电极网片之间通过注浆材料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0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