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0181.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毛玉政;陈琳;王少华;袁钊;谢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10 | 分类号: | G02B6/10;G02B6/124;G02B6/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高消光 集成 偏振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子学、光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及设计方法。本发明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包括衬底6、上包层5、以及设置在衬底和上包层之间的波导芯层,所述波导芯层按光传播方向顺次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输入直波导芯层(1)、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及输出直波导芯层(3),其中,设置在输入直波导芯层(1)与输出直波导芯层(3)之间的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包含若干个周期且相互倾斜平行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偏振器结构简单、工艺实现难度低,同时利用一维光子晶体能带理论设计倾斜光栅参数,可得到较大的工作带宽,具有较大加工误差容限,同时可保证TM模式低损透射而TE模式高效反射,实现超高偏振消光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子学、光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光纤通讯、光传感系统,如光开关、集成光学陀螺、偏振相干探测等领域中,为了抑制偏振相关误差,往往仅允许单一模式光传输,因此实现偏振控制功能必不可少。其中片上偏振控制器件因其具有尺寸小,性能稳定,可批量生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不同结构原理的偏振控制器件包括偏振分束器(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PBS),偏振旋转器(Polarization rotator,PR)以及片上偏振器已经实现。其中基于弯曲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DC)的偏振分束器和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偏振器被大量研究报道。基于DC结构的偏振分束器可实现TE与TM模式的分离,结构相对简单,但对波长和温度比较敏感,为了实现较高消光比需设计弯曲结构,增加器件尺寸及损耗;而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偏振器主要利用TM模式光在混合等离子表面传输衰减,TE模在介质波导中传输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可得到极高的偏振消光比(30dB以上)。但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沉积负折射率的金属薄膜形成表面等离子体基元,增加了工艺难度;且该结构要求介质波导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导模式相位匹配,因此对波导尺寸变化非常敏感,这对刻蚀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两种偏振控制结构在带宽、消光比及工艺难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大大限制了其在光子集成领域的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凑结构、加工误差容限大的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设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其包括衬底6、上包层5、以及设置在衬底和上包层之间的波导芯层,所述波导芯层按光传播方向顺次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输入直波导芯层1、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及输出直波导芯层3,其中,设置在输入直波导芯层1与输出直波导芯层3之间的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为若干个且相互倾斜平行设置。
所述输入直波导芯层1、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邻近输出直波导芯层3端面与输出直波导芯层3平行,以实现光栅高效衍射。
输入直波导芯层1、输出直波导芯层3结构相同,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刻蚀深度及宽度在光传输方向上的投影与输入直波导芯层1/输出直波导芯层3尺寸相同,以有效减少偏振器的插入损耗。
所述输入直波导芯层1、倾斜光栅波导芯层2及输出直波导芯层3折射率相同,且比设置在其相互之间间隙内的上包层5折射率大,因此工艺实现难度小,易于实施。
倾斜光栅波导2的倾斜角度不大于从而减小TM模式的全反射。
一种所述的宽波段高消光比片上集成偏振器的设计方法,其利用一维光子晶体能带理论计算出TE和TM两种模式的归一化频率与归一化波矢之间的关系,选取TE模式禁带与TM导带两部分带隙重叠的带隙确定倾斜光栅倾斜角度、间隙以及光栅周期,以实现TE模式高效反射,TM模式高效透射,从而在宽波段范围内实现超高偏振消光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0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腔镜拓扑结构的调Q脉冲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吸尘器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