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9818.9 | 申请日: | 202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2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森;郭蓬;曹展;戎辉;李洪亮;闫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P3/07 | 分类号: | B60P3/07;B62D29/04;B60L50/60;B60G11/27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汽车 场地 测试 平板车 | ||
1.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车身系统上,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底盘系统带动平板车移动;
车身系统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车身板(B2)、车身骨架(B4)和下车身板(B5),上车身板(B2)、车身骨架(B4)和下车身板(B5)形成夹层架构,夹层结构周围还设置有转角边缘连接件(B1)、长边缘连接件(B3)和短边缘连接件(B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包括驱动电机(8)、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驱动车轮(12)、动力电池(17),通过控制驱动电机(8)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驱动车轮(12)旋转,用于实现平板车驱动或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转向模块,转向模块包括转向电机(1)、齿轮齿条机构、转向车轮(2),通过控制转向电机(1)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转向车轮(2)旋转,用于实现平板车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悬架模块,悬架模块包括空气悬架组成,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用于实现对平板车离地间隙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电控系统包括主控制器(5)、电机控制器(6)、无线通信设备、GPS模块、惯导模块(18);
主控制器(5)用于采集GPS模块、惯导模块(18)、驱动电机(8)、转向电机(1)的状态信息,通过算法决策,发布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平板车驱动、制动、转向、运行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3),用于对动力电池(17)进行状态估计、安全监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上车身板(B2)和下车身板(B5)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加工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上车身板(B2)的材质为复合非金属材料,用于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不屏蔽通讯信号的传输;
下车身板(B5)的材质为金属合金,用于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具备与地面的耐磨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车身骨架(B4)通过多组筋板互相嵌套装配而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材质为金属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转角边缘连接件(B1)、长边缘连接件(B3)、短边缘连接件(B6)固定在车身骨架(B4)周边,采用斜坡设计,采用的材质为金属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98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展示灯箱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浆料真空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