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哈希流量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9490.0 | 申请日: | 202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樊立鹏;张连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7/2441 | 分类号: | H04L47/2441;H04L43/08;H04L43/0894;H04L41/0631;H04L43/0882;H04L47/24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陈黎明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流量 检测 方法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一种多重哈希流量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实时监测网络端口的网络数据并获取所网络数据中的五元组;对所述五元组进行多重哈希计算,并根据多个哈希值建立多个流量监控表;对比所述多个流量监控表中的网络数据的大小,响应于所述多个流量监控表中的表示同一五元组的多个哈希值对应的网络数据大小均大于第一预定值,触发报文监测警报。通过多重哈希对庞大的网络数据的五元组进行筛选,将网络数据量高的五元进一步存入单哈希表,以及将网络数据量低的五元组进一步存入免哈希表。对占用带宽较大的数据进行预警监控,对带宽占用低的网络流量进行免哈希计算。本申请既保证了网络数据监管的准确性,又提高了数据监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流量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哈希流量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中,流量监测主要还是倾向于对大象流的监测,即监测占用端口带宽较大的流量,对交换机端口进入的报文进行分析和检测。当通信设备使能流量监测的时候,会首先对交换机端口进入的流量进行哈希计算。我们以IP报文的五元组(源IP、源四层端口号、目的IP,目的四层端口号,传输层协议)为例,当该五元组的报文进入交换机以后,会通过哈希计算,将哈希计算的结果作为索引查找对应的计数器,该计数器每命中一次,就增加报文的对应的字节数,从而达到统计报文带宽的目的。网络运维人员可以对流量设定一个阈值,当该流量对应的计数器超过该阈值的时候,就会触发交换机对该流量的采样和分析。每过一个统计周期,计数器会被清零。
在现有技术框架下,通信设备对流量监测的统计主要还是通过单次的哈希计算,哈希结果作为计数器池的索引,找到相应的计数器并使其统计报文长度。当在一个统计周期内,统计结果超过流量监测的阈值时,该流量就会触发监测事件,比如拷贝到CPU等等。但是该技术有相应的缺点,因为计数器的索引采用的是哈希计算,但是正常网络系统中含有各式各样的流量,哈希计算很容易出现哈希冲突,这就导致交换机对报文的识别有很大概率会出错,计数器的统计结果很容易出现误差。综上所述,目前的交换机流量监测方案不够精细,准确度不是特别理想。
因此,亟需要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重哈希流量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
实时监测网络端口的网络数据并获取所网络数据中的五元组;
对所述五元组进行多重哈希计算,并根据多个哈希值建立多个流量监控表;
对比所述多个流量监控表中的网络数据的大小,响应于所述多个流量监控表中的表示同一五元组的多个哈希值对应的网络数据大小均大于第一预定值,触发报文监测警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触发报文监测警报,收集所述网络数据进行上报并对所述网络数据对应的网络地址的带宽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所述五元组进行多重哈希计算,并根据多个哈希值建立多个流量监控表包括:
对所述五元组采用不同的哈希算法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多个不同哈希类型的哈希值;
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哈希类型的哈希值建立多个流量监控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建立单次哈希表,将所述多个流量监控表中的表示同一五元组的多个哈希值对应的网络数据的大小均大于第二预定值且均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网络数据的五元组存入所述单次哈希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单次哈希表中的哈希值对应的网络数据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判断所述单次哈希表中的哈希值对应的网络数据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9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