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98675.X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展;华亚妮;张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B11/095 | 分类号: | C25B11/095;C25B1/23;C25B11/069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多 负载 过渡 金属 nps sas 活性 位型电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ZIFs的合成过程中巧妙的原位引入氧化石墨烯,制备得到的ZIFs颗粒不易团聚,再以ZIF‑8/GO为前驱体,吸附过渡金属离子后焙烧,在热解过程中,Zn挥发而金属替代Zn与N配位,形成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单原子和单质纳米颗粒;金属纳米颗粒与金属单原子形成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在较正的电位下,实现较宽范围的组成比例精确调控的合成气产物,催化活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金属单原子(Nanoparticles/Single atoms,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催化CO2还原产合成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危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电催化还原CO2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又能在电催化作用下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实现CO2资源化利用。该技术所需的电能可直接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取,是一种将绿色能源转化为化学能的高效储能方式。但由于CO2分子是碳原子与氧原子sp杂化成键,分子成线性对称结构,键长短键能高,采用电催化还原时难以活化、反应过电势高。研究表明,Au、Ag、Pd、Pt等贵金属具有较高的CO2催化活性,但由于其价格贵、资源稀缺,不利于大规模应用;且水溶液中电催化还原CO2产甲酸、甲醇及C2+及以上液体产物也存在着产物分离困难,选择性差等问题,因此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产合成气对推动CO2电化学还原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合成气,即H2和CO的混合气,是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的合成原料,可用于费托合成或生产甲醇、乙醇等化工产品。不同的化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合成气的最优组成比例不同。传统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包括煤的气化和天然气重整,均需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化学的概念不符。利用CO2和H2O作为原料,在水溶液中电还原CO2,是可持续地制备合成气的理想方法,但当前电还原CO2的催化剂很难在保证高电流密度的同时,实现宽范围调控合成气组成比例。此外,降低阴极电催化剂成本,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催化剂(M-N-C,M=Fe、Co、Ni、Cu、Zn、Mn等),价格低廉,具有CO2电催化还原活性,成为最具潜力的贵金属催化剂替代品之一。现有的以过渡金属掺杂的ZIF-8为前躯体通过碳化制备的M-N-C材料,ZIFs纳米颗粒容易团聚,粒径大,从而不利于过渡金属的高度分散,易导致金属在制备过程中团聚,且ZIF-8稳定性差。例如,中国专利CN110724272中,制备Fe掺杂的ZIF-8所需温度在40~100℃,ZIFs粒径为50~250nm。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电催化还原CO2产合成气应用过程中存在过电位高、选择性差、难以精准调控合成气组成比例等问题,提供一种氮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合成方法,制备了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催化剂分散性好,该催化剂作为阴极材料能电催化还原CO2和H2O生成合成气产物,在宽电势范围内,调节合成气组成比例,获得较大的电流密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氮杂多孔碳负载的过渡金属NPs/SAs双活性位型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6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