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98542.2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3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宫晨琛;王艳飞;高新;霍柳青;戴靖;芦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F17/20;C09K17/4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邹文婷 |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调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重量份计,所述土壤降酸调节剂包括:15~25份微生物菌调节剂、60~80份降酸调节剂、240~280份有机肥。其中:所述微生物菌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包括网络状基体、发酵微生物菌粉、果胶、土壤微生物菌粉、降酸调节剂、海藻酸钠、水。所述降酸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包括双氧水、硅酸三钙、改性盐泥、水。所述改性盐泥主要成分包括氧化钙、硅酸二钙、铝酸钙和铁酸钙矿物。本发明所提供的降酸调节剂在施加到酸化土壤中后,在土壤中水分的辅助下能够持续向土壤中释放氧化钙,不仅能持续向土壤中释放碱性物质防止土壤二次酸化,而且能持续地向土壤释放微生物菌和养分,保持土壤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化肥是能够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长期大量施用氮肥,特别是硫酸铵、氯化铵等会使土壤逐渐酸化。酸化使土壤中产生的氢化铝严重毒害作物,抑制有益微生物菌的繁殖与存活,造成有害病菌滋生,易发根系病害,加重根线虫病蔓延,并抑制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造成肥料成本投入越来越大,品质、产量却反而降低。目前,改善土壤酸化主要手段包括施加有机肥、合理浇水和增施石灰三种方法,这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持久性差,土壤易发生二次酸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调节剂不仅能持续向土壤中释放碱性物质防止土壤二次酸化,而且能持续地向土壤释放微生物菌和养分,保持土壤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以重量份计,其组成包括:15~25份微生物菌调节剂、60~80份降酸调节剂、240~280份有机肥。其中:所述微生物菌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包括网络状基体、发酵微生物菌粉、果胶、土壤微生物菌粉、降酸调节剂、海藻酸钠、水。所述降酸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包括:双氧水、硅酸三钙、改性盐泥、水。所述改性盐泥主要成分包括:氧化钙、硅酸二钙、铝酸钙、铁酸钙矿物。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包括60~180重量份网络状基体、3~5重量份发酵微生物菌粉、5~10重量份果胶、10~30重量份土壤微生物菌粉、10~30重量份降酸调节剂、3~6重量份海藻酸钠、15~40重量份水。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状基体是植物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状结构体,这种结构可为所述土壤微生物菌提供长期生存的生态网络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降酸调节剂包括多孔状微粒和改性盐泥填充物,所述改性盐泥填充物填充在多孔状微粒的孔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状微粒的原料组成包括1~5重量份双氧水、5~10重量份水、3~5重量份硅酸三钙、50~65重量份改性盐泥。在本发明中,双氧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改性盐泥营造的碱性环境下通过分解产生氧气,得到多孔状结构的降酸调节剂。这是因为在5~10份水的作用下,改性盐泥中的少部分氧化钙溶解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在这种碱性环境中以及硅酸三钙水化形成的高温环境中,呈弱酸性的双氧水很容易分解产生氧气,从而得到多多孔状结构的降酸调节剂。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盐泥填充物的原料组成包括50~65重量份改性盐泥和5~10重量份水。经过与水混合后形成膏状的改性盐泥更容易填充在多孔状微粒的孔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包括堆肥、绿肥等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上述土壤降酸调节剂的原料组成为原料,提供一种土壤降酸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