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刮磨试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313.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强;王斌;罗军;周帅;吴仕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高洁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试验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刮磨试验平台,包括装夹组件,装夹组件包括夹具和装夹平台,夹具设置在装夹平台上,夹具夹持线缆,线缆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平行装夹平台;运动组件,运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和刮磨器,传动组件连接驱动电机和刮磨器,驱动电机驱动刮磨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刮磨器移动以摩擦线缆;试验箱,装夹平台和刮磨器设于试验箱之中,试验箱内设有温度和湿度控制模块。本申请所提供的线缆刮磨试验平台,通过可拆分的装夹组件和运动组件将整个设备分成两个部分,而装载有待检测线缆的装夹组件可以放置在试验箱中,通过试验箱提供具有各种不同温度、湿度的测试环境,增强了刮磨试验平台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刮磨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在各类航空飞行器中,航空电线作为其“经络”,是飞行器布线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着控制、信号传输、电能传输等多种功能,对飞行器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在布线以及运行过程中,航空电线存在线束中线与线,以及线与金属卡扣、周边部件的摩擦,同时在温度或湿度的影响作用下,电线绝缘材料性能会出现变化,影响刮磨性。电线在摩擦应力的作用下,易出现电线绝缘层的损坏会使得导体线芯暴露,进而引起电弧、短路以及电磁辐射与干扰等问题,造成飞机布线系统故障。根据统计数据,在导致飞机布线系统故障的原因中,电线绝缘层擦伤约占全部故障的1/4,因此在航空电线可靠性评价体系中,绝缘刮磨性成为考核重点之一。
目前,国内航空线缆耐刮磨主要按照AS 22759/187电线标准要求,依据SAEAS4373/301要求完成电线耐刮磨试验,该试验方法用于评估绝缘电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磨损耐受性能。但该标准仅考核温度为23℃(常温)、70℃和150℃的情形,对温度覆盖范围相对较窄且通用性差,无法满足低温或者湿热环境考核需求;此外,该试验方法并没有规定不同湿度对绝缘电线磨损耐受性能的影响。由于高空和地面温差很大,航空设备内部会凝结很多湿气,所以航空电线一旦受损,湿气会进入绝缘之中,在内部形成通路,引起电弧,若忽略这种电弧,长时间会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火灾,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常规的试验平台为一体化设计或固定连结构,载物平台与运动机构结合在一起,无法适用于不同的测试环境,试验平台的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线缆刮磨试验平台无法应对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且测试环境范围较小,通用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线缆刮磨试验平台。
一种线缆刮磨试验平台,包括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夹具和装夹平台,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装夹平台上,所述夹具夹持线缆,所述线缆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装夹平台;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和刮磨器,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刮磨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刮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刮磨器移动以摩擦所述线缆;试验箱,所述装夹平台和所述刮磨器设于所述试验箱之中,所述试验箱内设有温度和湿度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导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刮磨器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刮磨器固定件,所述刮磨器固定件连接所述传动杆的端部,所述刮磨器固定件具有相交的两个斜面,所述相交的两个斜面之间形成刮磨器固定槽,所述刮磨器设置在所述刮磨器固定槽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刮磨器固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装夹平台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刮磨器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刮磨器固定槽之中且部分的伸出所述刮磨器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刮磨器固定槽的端部设有可拆卸的刮磨器压制块,所述刮磨器压制块用于封堵所述刮磨器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砝码组件,所述砝码组件包括配重砝码,所述配重砝码连接所述刮磨器固定件,所述配重砝码用于调节所述刮磨器在所述线缆上的作用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