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蒸柜、智能蒸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7100.6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2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柴鹏程;詹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祥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27/05;A47J36/32;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郑磊 |
地址: | 324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控制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食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蒸柜、智能蒸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智能蒸柜包括控制器、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蒸箱和蒸汽发生室以及用于将蒸汽从所述蒸汽发生室通向所述蒸箱内的蒸汽管道;所述蒸汽发生室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连接管;加热器;水位监测机构;进水管;电磁水阀。基于所述水位监测机构的设置,可以实时获取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位高度,结合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磁水阀,可以将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位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所述加热器初次将水加热至沸点的量,加快蒸柜的上汽速度。同时,降低了蒸柜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蒸柜、智能蒸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商用蒸柜多用于商用厨房蒸饭、菜等用途,市场大多用燃气或者电来加热水产生蒸汽来煮熟食材。蒸柜主要包括蒸箱和蒸汽发生室,通过将蒸汽发生室内产生的蒸汽通入蒸箱内,达到蒸煮食物的目的。现有的蒸柜通常是将加热棒插入储水箱中,将储水箱注满水,随后将水加热,产生蒸汽,最后将蒸汽导入蒸箱中,在蒸煮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储水箱中注水。
现有技术中的蒸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耗大、上蒸汽速度慢。
发明内容
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和多次试验发现,蒸柜耗能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食材蒸煮完毕之后,大量的蒸汽和沸腾的水没有得到利用。上蒸汽速度慢的原因之一是在蒸箱加入了水总量过多,因此达到沸点的速度较慢。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小、上蒸汽速度快的智能蒸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蒸柜,所述智能蒸柜包括控制器、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蒸箱和蒸汽发生室以及用于将蒸汽从所述蒸汽发生室通向所述蒸箱内的蒸汽管道;
所述蒸汽发生室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第一储水箱;
第二储水箱,其底部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连接管,其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内顶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内顶部;
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水箱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底部;
水位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位;
进水管,包括主进水管、第一支进水管和第二支进水管,所述第一支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支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支进水管和所述第二支进水管的另一端汇流于所述主进水管;
电磁水阀,设置在所述主进水管上;
所述电磁水阀和所述水位监测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位监测机构获取的水位信息,并根据该水位信息控制所述电磁水阀的启闭,以将所述第一储水箱的水位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基于所述水位监测机构的设置,可以实时获取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位高度,结合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磁水阀,可以将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位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内。由于所述第一储水箱和所述第二储水箱是连通的,所述第一储水箱和所述第二储水箱的水位高度将保持一致。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一次性将储水箱注满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所述加热器初次将水加热至沸点的量,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加快了蒸柜的上汽速度。同时,由于是分多次将水加热至沸点,减少了蒸汽的浪费,降低了蒸柜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监测机构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伸入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第一探棒和第二探棒;所述第一探棒和第二探棒的检测端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棒检测端的下方或与所述第一探棒的检测端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祥厨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祥厨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7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