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基施工中的管桩自动识别收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6844.6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刚;李先勇;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E02D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 施工 中的 自动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桩基施工中的管桩自动识别收锤方法,涉及管桩施工技术管理领域,通过该方法,系统可自动采集并分析打桩的相关数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桩基施工质量误判和隐患,不会因测量误差导致桩欠打或过打的情况;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可有效减少人力支出;控制系统可向施工人员实时反馈每一锤及每一阵的进尺量,并自主判断当前桩是否满足收锤标准,方便施工人员把控管桩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施工技术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基施工中的管桩自动识别收锤方法。
背景技术
锤击法是管桩施工工程中一种常见方法,即通过外力锤击桩将管桩打入地下。在端承桩施工中,是否达到了收锤标准,一般是根据要求在收锤前30击(3阵),每10击(1阵)做一次进尺量测量,要求每阵进尺量不超过设定的限值(普遍为205cm,限值与地质或土壤条件、设计单位交底以及试桩数据有关),实际收锤进尺量偏大会达不到荷载要求而引起安全隐患,偏小可能会导致管桩的过打导致管桩自身的损坏。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设置专门的测量人员对进尺量进行测量和记录,以此来判断是否达到收锤标准。但手工作业方式容易造成进尺量数据失真,容易造成施工质量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桩基施工中的管桩自动识别收锤方法,通过该方法,系统可自动采集打桩的相关数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桩基施工质量误判和隐患,不会因测量误差导致桩欠打或过打的情况;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可有效减少人力支出;控制系统可向管理者实时反馈每一锤及每一阵的进尺量,并自主判断当前桩是否满足收锤标准,方便管理者把控管桩施工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桩基施工中的管桩自动识别收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自动识别并启动收锤流程:实时采集管桩的进尺量ΔH及锤击数n,当正常落距下的单锤进尺量ΔH小于等于启动距离时,或指定管桩位移距离内锤击数n超过指定锤数时,控制系统发出启动收锤流程指令;
记录锤击数n:确认启动收锤流程指令后,控制系统记录锤击数n,并按照设定好的每一阵的锤数,记录锤击的阵数;
获取管桩的进尺量ΔH:确认启动收锤流程指令后,控制系统记录锤击前管桩的高度位置数据S1,并读取每次锤击后管桩的高度位置数据S2,获得每次锤击后管桩的进尺量ΔH;
获取累计进尺量h:读取收锤流程过程中的锤击数n及对应的进尺量ΔH,获取累计进尺量h;
判断是否收锤:锤击数n从0开始计数,读取累计进尺量h,将一阵的累计进尺量h与收锤判断阈值进行比较,当累计进尺量h小于等于收锤判断阈值时,视为第一阵完成并自动记录第一阵锤击过程的数据;然后按照上述步骤,后续两阵累计进尺量h小于等于收锤判断阈值并小于等于上一阵累计进尺量h时,则判定当前管桩三阵的进尺量ΔH已满足收锤标准,由控制系统发送收锤完成指令,确认收锤完成流程指令后,控制系统记录收锤流程数据并上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法通过自动采集打桩的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精准,减少因人工测量误差导致管桩欠打或过打的情况;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可有效减少人力支出;可向施工人员实时反馈进入最后三阵,以及每阵的进尺量ΔH,自主判断当前管桩的打桩操作是否满足收锤标准并发送收锤完成指令,提醒操作人员可以收锤;收锤判断阈值可根据具体的工况自行设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在获取管桩的进尺量ΔH步骤中,进尺量ΔH的计算过程如下式1所示:
ΔH=S1-S2 (1)
在式1中,“S1”为锤击前管桩的高度位置数据,“S2”为锤击后管桩的高度位置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6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