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5768.7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懿;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黎明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光学系统满足:2.9≤f/SD11≤3.5。上述光学系统,能够兼顾大光圈特性和小头部设计的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置有摄像镜头以具备拍摄功能,屏下开孔设计以安装摄像镜头的方式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同时,具有大光圈特性的摄像镜头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能够适用于屏下开孔设计等多种应用场景。具有小头部设计的摄像镜头应用于屏下开孔设计时有利于减小开孔尺寸,从而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然而,目前的摄像镜头难以兼顾大光圈特性和小头部设计的实现,不利于摄像镜头应用在具有屏下开孔设计的电子设备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摄像镜头难以兼顾大光圈特性和小头部设计的实现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9≤f/SD11≤3.5;
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口径的一半。
上述光学系统,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并满足上述面型设计,有利于使第一透镜的像方焦点位置更靠近物侧,从而有利于压缩光学系统的总长。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并拥有与第一透镜相反的面型配置,从而能够合理地配合第一透镜扩展进入镜头的光线,有利于增大光学系统的视场角。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并且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从而能够配合第二透镜进一步扩展光束,并进一步修正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增强中间光线追迹的稳定性。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交替的屈折力设计以及面型设计,能够最终调节即将会聚于成像面上的光线,进一步抑制由大角度入射的光线在到达成像面前的偏折程度,从而可有效抑制场曲、像散、畸变等轴外像差。通过以上配置有助于扩大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实现广角特性,并且使光学系统更加紧凑,满足小型化设计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