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5705.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6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宏跃;刘凯;卢军;丛阳;贾俊龙;许桓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平巨元换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19/00;F28D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曲德凤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无人 值守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包括换热器、一次网进水管路、一次网出水管路、高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高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中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中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低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低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补水装置和电控柜。机组由一台板式热交换器同时为三个区域的用户供热。即上层部分为高层用户供热,中层部分为中层用户供热,下层部分为低层用户供热。本申请机组所用的板式热交换器可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热负荷,设置板式热交换器三个部分的换热面积,从而达到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满足更精准的供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领域使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是城市供热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集中供热事业不断发展,对换热站的占地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供热行业生产的换热机组经常建在小区内部或者建在小区楼宇的地下室内,普遍占地面积较大,有些楼宇小区在建设时甚至没有为换热站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高层用户、中层用户、低层用户的供热负荷各不相同。低层供热有许多商网用户,所需供热负荷要大很多。中层和高层用户多是住宅,所需供热负荷要小很多,这样就需要多台换热机组进行供热。很多楼宇过高的小区的传统换热机组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暖负荷设计多台换热机组,即分高层机组、中层机组、低层机组分别进行供热,势必要占用更多的场地。然而现场能够安放机组的场地普遍较小,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每台机组上都需配备换热器和循环泵和补水泵、控制柜等多个设备,并用机组底架来承载这些设备,这样即占地大,成本又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可以用一套换热机组同时为高层用户、中层用户和低层用户供热,占地面积小,且可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热负荷,设置该区域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包括一次网进水管路、一次网出水管路、换热器和电控柜,还包括高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高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中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中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低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低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补水机构;
所述换热器分为高层换热区、中层换热区和低层换热区,所述一次网进水管路分别与高层换热区、中层换热区和低层换热区的一次侧热水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网出水管路分别与高层换热区、中层换热区和低层换热区的一次侧冷水出口连接;
所述换热器高层换热区的二次网出水口与高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高层换热区的二次网进水口与高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中层换热区的二次网出水口与中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中层换热区的二次网进水口与中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低层换热区的二次网出水口与低层用户二次网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低层换热区的二次网进水口与低层用户二次网进水管路连接;
所述补水机构分别与高层二次网进水管路、中层二次网进水管路和低层二次网进水管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是由一台板式热交换器同时为三个区域的用户供热。即上层部分为高层用户供热,中层部分为中层用户供热,下层部分为低层用户供热。本申请机组所用的板式热交换器可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热负荷,设置板式热交换器三个部分的换热面积,从而达到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满足更精准的供热需求。
2、本换热机组运用并联供热技术,使三个部分供热都独立运行,使维修更简便,不影响其它区域供热。当哪个供热部分出问题,只要关闭出问题的机组阀门即可维修设备,不用关闭整机。比串联机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平巨元换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四平巨元换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模型融合推理方法
- 下一篇:塑钢缠绕管及其制作方法、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