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229.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1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辉;申超群;张华伟;王瑶;宰守香;尚培毅;尹亚林;孙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36;G06F16/2458;G06F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郭锐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设计 节点 结构 呼应 方法 | ||
1.一种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针对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多设计节点难以同步、难以实时沟通的问题,构建具有延展前景的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范式,其特征在于: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对产品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通过离散设计参数知识元素,对产品的参数关系解构;
S2,融合区块链技术理念,进而区块化知识元素和链化知识关系,完成已有知识体系的参数解构和区块链化;
S3,结合人工智能不确定性理念、荟萃分析方法,将泛化能力更强的知识体系与设计边界条件、场景特征和需求要素动态融合,进而使原参数体系转化为新领域的参数要素和关系;
S4,各个设计节点根据自身设计的需要,互相反馈,进行判断和迭代,形成全网所有设计节点彼此之间的呼应关系,回应与新领域和设计需求的结合,实现呼应共识,最终完成新领域知识、参数体系构建,完成产品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首先,根据产品性能、指标、寿命设计要求,分析网络节点的布局,规划设计节点任务,分配设计参数要素,根据各节点的数据映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重要程度定义出呼应的数据簇;其次,通过荟萃分析的数据簇,形成知识图谱;然后,进行知识解构、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知识解构、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识的过程如下:
1)解构上述整体要求指标形成知识知识图谱,离散其知识元素,应用知识图谱进行数据挖掘、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分析、筛选、归类不同属性数据;
2)进而链化知识关系、区块化知识元素,形成具有较强泛化能力的离散化数据簇;
3)进一步经过同趋化和无量纲化的数据标准化处理,按照重要程度分级设定:
极重要指标参数为a1,
重要指标参数为a2,
一般指标参数a3,
…,直至an,形成统一标准或属性的网状结构设计节点数据账本a1,a2...an;即建立设计指标数据的“创世区块”;
4)数据共识:
(1)设定参与设计的各个设计节点为A1,A2...An、B1、B2...Bn、C1、C2...Cn,形成网状设计节点布局;
(2)基于网状结构节点布局,在设计进程中,每个节点在接受其它节点的数据账本后,挖掘数据与自身设计的关联规则,应用系统插件自动迭代,保留较强关联性数据,放弃无关联及模糊关联数据,形成关联数据区块,通过限定数据关联规则确定关系原则:
原则一、设定关联度为α,设计数据与2个以上的设计节点有关系的视为有关联,并进行数据共识范围,α≦10%为弱关联,50%≧α10%为一般关联,α50%为强关联;
原则二、根据所有节点的认可比例设置支持度为β,弱关联数据不进行支持度评价,一般关联数据评价需β≧51%,强关联数据评价β≧80%;
原则三、对于有关联但未达到β值的,取支持度最高值数据,将此数据标为未共识数据并集中讨论确定,最终达到支持比例时,生成共识协议数据;
数据簇的数据排列顺序方法为1.有关联,2.支持度;设计节点按照关联度从中找到自己的关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如下过程完成数据或设计参数的呼应共识:
4.1每个节点在接收到其它节点的数据账本后,即进行数据的自动识别,一方面根据自身数据要求选择性应答其它节点呼应信息;另一方面添加新的提案数据,形成新的数据集合;
4.2各节点之间的呼应时间及应答间隔时间约定,由系统插件程序中设置,根据设计需求和条件,所有设计节点按以下约定规则之一的模式建立相应的呼应模式:
规则一、设置实时协同;
规则二、定时协同;
规则三、关机自动发送开机自动接收;
接受的的数据集为所有节点发送的数据按照互动比值关联度计算进入的整合后数据;
4.3各节点的呼应对象根据数据关联互动比值率及呼应模式,进行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同步呼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呼应共识的过程还包括:
知识重构的过程:每个节点在设计开始之前,会收到设计任务书和“创世区块”,在接受应答后,根据回应情况,由系统自动提取关键数据信息,放弃与自身设计无关的数据信息,与自身设计数据进行比对、校核、增减,修正自身数据,判断其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对可能产生的效果不理想数据知识元素进行评判,决定其是否进链评价,形成能满足新领域设计边界条件、场景特征和需求要素的新的数据知识元素数据集合,并自动归类建库;
重构数据验证的过程:对重构知识体系数据通过要素组合算式自动拟合,设计节点根据自身设计需要和设计真伪判断正确与否,如果接收的呼应数据和自己的设计一致,即不修改,给予支持度β100%的评价值;如和自己的设计值不一致,根据差距大小进行进行支持度评价β,结合关联度值评估,差距在认可度范围以内者认为可以接受,如不在认可支持度以内,需集中讨论后评价,并记录成新的数据集合;
知识迁移共享的过程:形成的共识数据集合发出新的呼应至其他所有设计节点,形成闭环数据迁移的多中心化节点、分布式呼应设计范式,整个过程直至全部产品设计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2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