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93591.7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丁程成;崔益斌;戴建华;王曙东;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流域 污染 河流 修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包括装载台和吸水泵,装载台顶面设有沉淀池、过滤池、水生植物区,装载台底面悬挂有生物填料,吸水泵将水体抽取至沉淀池内,水体经沉淀池沉淀后溢流至过滤池内进行过滤,过滤后水体排出并经过水生植物区,最后回流至河流内;装载台底部设有水箱,水箱其中一侧面开设有缺口,水箱其他侧面开设有均布分布的出水孔,缺口内安装有水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用于为吸水泵供电,缺口外端设有集水罩。该系统可同时实现对河流水体的沉淀、过滤、植物吸收、生物净化、增氧等多重处理修复手段,使受污染水体快速得到修复净化,系统还具有结构紧凑、美观性好、占地面积小、便于实施、节能环保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河流两岸的雨水径流、农田退水等导致污染物质在河水环境中的累积,河流流域的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很多河流几乎失去自净能力,水环境日渐恶化,这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危害。
目前主流的水体治理修复技术主要有吸附过滤、植物净化、增氧曝气、生物栅等,这些技术单独实施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单独实施施工过程十分麻烦,占地面积大,且运行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流域污染治理修复方式存在的施工麻烦、占地面积大、能耗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包括装载台和吸水泵,所述装载台顶面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外圈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外圈设有水生植物区,且过滤池的侧壁设有排水口,装载台的底面悬挂有生物填料,所述吸水泵用于将河流内的水体抽取至沉淀池内,水体经沉淀池沉淀后溢流至过滤池内进行过滤,过滤后水体由排水口排出并经过水生植物区,最后回流至河流内;
所述装载台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生物填料位于水箱内,所述水箱的其中一侧面开设有缺口,水箱的其他侧面开设有均布分布的出水孔,所述缺口内安装有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用于为吸水泵供电,缺口外端设有集水罩。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载台呈圆形,所述沉淀池、过滤池和水生植物区在装载台上由内到外呈同心圆布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复合过滤层用于过滤,所述复合过滤层由位于上部的硬质滤网和位于下部的滤棉组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载台上竖直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活动设有升降管,所述吸水泵安装于升降管的底端并与升降管相连通,支撑管的顶部设有滑轮,支撑管的外部活动设有暂存筒,所述暂存筒通过拉绳绕过滑轮后与升降管连接,暂存筒的底端为亲磁材料制成,且开设有通口,所述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向上穿过复合过滤层后与沉淀池的池壁竖向滑动连接,所述沉淀池内分别通过竖杆安装有传动轮和密封盖,所述传动轮一侧与传动件啮合连接,另一侧与暂存筒外壁啮合连接,所述密封盖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密封盖伸入暂存筒内并与通口竖直位置对应;
所述吸水泵和升降管对拉绳的拉力大于暂存筒自身对拉绳的拉力,暂存筒在拉力差作用下逐渐上升,使得通口位置被密封盖阻挡并吸合,此时所述吸水泵吸取的水体由升降管和支撑管输送落入暂存筒内存储,当暂存筒内存储水体高于最大临界量时,暂存筒与密封盖脱离并下落,暂存筒下落带动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件以及挤压板上升,所述挤压板对上方复合过滤层进行挤压,使滤棉中留存中的水体向上流动,从而对硬质滤网起到反冲清理作用,暂存筒下落过程中通口位置打开,暂存筒内的水体排出,当暂存筒内存储水体低于最小临界量时,吸水泵和升降管对拉绳的拉力大于暂存筒对拉绳的拉力,暂存筒减速停止后又被拉动逐渐上升,同时带动挤压板恢复至底部位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使复合过滤层得到周期性反冲清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形成有外翻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5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径节流孔板
- 下一篇:一种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