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3130.X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6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邓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三明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A61M25/06;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陈蓓蓓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直径 多功能 引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包括覆膜和固定器;所述覆膜上贴设有直径可变的弹性结构,所述覆膜和弹性结构形成管壁完整的管道结构;所述固定器为杆状结构,所述固定器穿设在管道结构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引流效果好,胸壁外部伤口小,后期形成的疤痕小,外观美容,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患者。本发明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
背景技术
气胸、胸腔积液、血气胸是胸腔内积聚了异常的气体、液体(体液或/和血液),导致患者呼吸、循环障碍,此类疾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对于此类疾病急救原理为:将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引流出体外,可迅速缓解病情避免死亡,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现有技术中,用于此类疾病急救的医疗器械分为穿刺针与引流管,但两者都存在弊端,具体如下:
穿刺针,将穿刺针刺入胸腔,此操作简单、易行,但存在以下弊端:1、穿刺针过细,影响引流的速度,引流效果不佳。
2、穿刺针的针尖易损伤胸腔脏器。如:胸腔内聚集的气体或/和液体引流出体外后肺脏膨胀,针尖可能损伤肺脏,导致医院性损伤,加重病情。
引流管,理论上操作包括: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各层组织直至胸腔建立通道,引流管通过此通道放入胸腔并固定。根据引流管直径可分为多种型号,可供医师按需适当选择。引流管直径普遍大于穿刺针,引流效果好。但因引流管直径较粗,导致以下弊端:
1、培训医师成本高。因引流管操作过程复杂,需要急救人员或医师长时间反复练习,培训时间长、培训成本高。
2、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
3、操作不可靠。医师完全凭个人的经验及感觉分离各层组织直至胸腔建立通道,操作过程中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4、患者疼痛感强烈。即便在操作中使用了局部麻醉,患者依旧能感觉到操作带来的疼痛,且需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忍受疼痛。
5、表皮伤口较大。皮肤需切开3~5cm,术后伤口较大,不美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解决了操作不方便、引流效果差、术后伤口大、易损伤患者等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包括:
覆膜及直径可变的弹性结构,所述覆膜和弹性结构形成管壁完整的管道结构;
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杆状结构,所述固定器穿设在管道结构中。
可选地,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还包括牵引导丝,所述牵引导丝通过穿刺针顺入胸腔,所述管道结构和所述固定器通过所述牵引导丝顺入胸腔,或者,所述管道结构和所述固定器通过穿刺针顺入胸腔。
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弹簧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弹簧其他处的直径;所述覆膜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侧孔。
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多个弹性的开口线圈,各开口线圈依次贴设在覆膜上。
可选地,所述覆膜的体内端超过弹性结构。
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和/或覆膜上设有多个用于穿设固定器的固定结构,各固定结构沿管道结构轴向依次排列。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性结构和/或覆膜上的环绕结构、卡扣结构和连接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三明,未经邓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