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2545.5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李运杰;韦永庆;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川国宇环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16;F23G5/44;F23G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熔融 系统 危险 废弃物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其用于焚烧类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包括:
前处理设备,其用于所述危险废弃物的破碎、磁选、输运、混料及造粒;
等离子体熔融炉,其用于造粒后的所述危险废弃物的初次燃烧;
二燃室,其用于所述初次燃烧后的含碳率高于设定值的烟气的燃尽处理;
高温陶瓷膜过滤器,其用于经过所述初次燃烧或所述燃尽处理后的烟气的过滤处理;
急冷降温塔,其用于经过所述高温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后的烟气的降温处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设备,其用于经过所述降温处理后的烟气的脱硝处理;
湿法脱酸塔,其用于所述脱硝处理后的烟气的脱酸处理;以及
活性炭吸附设备,其用于经过所述脱酸处理后的烟气中的颗粒的吸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设备包括:
破碎磁选装置,其用于所述危险废弃物的破碎并去除其中的含铁物质;
混料装置,其用于被所述破碎磁选装置处理后的所述危险废弃物与添加剂的混合处理;以及
造粒装置,其用于经过所述混合处理后的所述危险废弃物的造粒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囱,其将经过所述吸附处理后的烟气排入大气。
4.一种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等离子体熔融系统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工艺包括:
首先将危险废弃物通过破碎磁选装置的吨袋进行粉碎处理后,再通过磁选设备去除其中的含铁物质;
将被破碎磁选装置处理后的危险废弃物投入混料装置与添加剂进行混合处理;
将被混合处理后的危险废弃物输送至造粒装置进行造粒处理;
将经过造粒处理后的颗粒物输送至等离子体熔融炉进行初次燃烧;
经初次燃烧后的危险废弃物一部分形成稳定的玻璃体另行处理,另一部分形成烟气进入高温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处理能够使烟气的粉尘浓度小于5mg/Nm3;
将经过高温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急冷降温塔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处理能够使高温烟气迅速冷却以避免二恶英的二次产生;
将经过急冷降温塔降温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选择性催化还原设备进行脱硝处理,以确保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达标;
将经过选择性催化还原设备脱硝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湿法脱酸塔进行脱酸处理;以及
将经过湿法脱酸塔脱酸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活性炭吸附设备进行吸附处理,用以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微小颗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尽处理,当危险废弃物经过等离子体熔融炉初次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的含碳率高于设定值时,烟气需先进入二燃室进行二次燃烧后使烟气的含碳率达到设定值后再导入至高温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的含碳率的设定值为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石英砂或旧玻璃。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装置进行造粒处理后的颗粒直径为2cm。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熔融炉内的燃烧温度介于1300至1400度之间,所述等离子体熔融炉的出口温度介于400至500度之间,所述高温陶瓷膜过滤器的运行温度介于600至800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经过活性炭吸附设备吸附处理后的烟气导入烟囱并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川国宇环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川国宇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25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退役动力电池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流控芯片核心单元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