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折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2220.7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5/02 | 分类号: | E06C5/02;E06C5/32;E06C7/00;E06C7/08;E06C7/18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李晋 |
地址: | 40132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折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折梯,包括滑座及收折梯本体;两滑座与扩展平台滑动连接;收折梯本体包括主梁、副梁及梯板,主梁与滑座通过第一轴铰接,副梁与滑座通过第二轴铰接,且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扩展平台的表面平行,梯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三轴及第四轴,两个第三轴同轴线,两个第四轴同轴线,第三轴与副梁铰接,第四轴与主梁铰接,主梁、副梁及梯板间形成平行四边形。上述收折梯可收折到所有梯板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可将其整体沿扩展平台推拉滑动到车体内,占用空间小,节省扩展平台的空间,使用时只需将其拉到扩展平台的边缘,将其端头放置到地面上即可,无需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装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折梯。
背景技术
扩展平台是将车体向两侧延伸或向后延伸以加大车内的使用面积,在特殊的改装车上,特别是房车一类的改装车上,扩展平台是其基本的结构,一般扩展平台都需配备梯子延伸到地面。
目前,扩展平台配备的梯子要么是分体的,用时从扩展平台上放到地面,安装过程费时费力;要么是整体与扩展平台连接,梯子可在扩展平台上滑动,且滑到扩展平台的边缘时可旋转到地面,但梯子整体位于扩展平台上时占用了扩展平台上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扩展平台的面积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收折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扩展平台配备的现有的梯子要么是分体的,安装费时费力;要么梯子整体与扩展平台连接,但梯子整体位于扩展平台上时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扩展平台的面积的使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收折梯,包括滑座及收折梯本体;
两所述滑座与扩展平台滑动连接,两所述滑座平行布置且滑动方向平行;
所述收折梯本体包括主梁、副梁及梯板,一所述主梁与一所述滑座通过一第一轴铰接,另一所述主梁与另一所述滑座通过另一第一轴铰接,两所述第一轴同轴线,一所述副梁与一所述滑座通过一第二轴铰接,另一所述副梁与另一所述滑座通过另一第二轴铰接,两所述第二轴同轴线,且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扩展平台的表面平行,所述梯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三轴及第四轴,两个所述第三轴同轴线,两个所述第四轴同轴线,两个所述第三轴与两个所述副梁分别铰接,两个所述第四轴与两个所述主梁分别铰接,所述主梁、所述副梁及所述梯板间形成平行四边形,若干所述梯板沿所述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相邻两所述梯板在同一所述主梁上的铰接点的距离大于所述梯板的宽度。
由于主梁、副梁及梯板间形成平行四边形,所以只要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扩展平台的表面平行,则梯板始终与扩展平台的表面平行,从而保证在梯板上行走时的可靠性。上述收折梯可收折到所有梯板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可将其整体沿扩展平台推拉滑动到车体内,占用空间小,节省扩展平台的空间,使用时只需将其拉到扩展平台的边缘,将其端头放置到地面上即可,无需安装,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收折梯还包括收折辅助装置,两所述主梁的靠近所述滑座的一端均设有一所述收折辅助装置,所述收折辅助装置包括复位元件及防转机构,所述复位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防转机构设于所述主梁上且与所述滑座连接,所述防转机构能防止主梁绕第一轴转动从而防止主梁及梯板晃动。主梁绕第一轴向下转动时,复位元件受力蓄能,而防转机构既能防止复位元件将主梁向上转动,使得在梯板上行走时可靠稳定,又能取消防转,复位元件动作,辅助将主梁向上转动以便收折,通过收折辅助装置可减轻收折时的负荷,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防转机构包括棘齿、止回棘爪、第一弹性元件及棘爪伸缩组件,所述棘齿设于所述滑座内,所述止回棘爪一端与所述主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棘齿啮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止回棘爪及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棘爪伸缩组件驱动所述止回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或啮合。采用棘齿和止回棘爪防转,结构可靠,棘爪伸缩组件可使得止回棘爪脱离棘齿,以使得主梁能够相对于滑座逆向转动,从而主梁在复位元件的作用下向上转以便收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2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