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LED灯杯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2153.9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廖锡善;李德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海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30;F21V7/00;F21V17/10;F21S41/19;F21S45/47;F21V29/71;F21V29/74;F21S41/37;F21V7/24;F21V7/28;F21W102/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led 安装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LED灯杯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属于灯杯加工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杯体的内壁沿着其开口方向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安装座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装配在所述环形槽的内部,所述杯体的内壁中部设置有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热熔槽,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熔凸起,所述第一热熔凸起与所述第一热熔槽相匹配,本发明能够取代胶水或传统的锁紧方式来固定灯座与LED灯,该方式不仅固定效果较好,且表面不留任何痕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杯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载LED灯杯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追求舒适性和易操控性的同时,汽车整体的安全性和节能环保也被越来越重视。目前,汽车的前照灯多使用LED灯,并采用平面集群封装技术,可以实现大功率、低能耗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前照灯的LED灯杯通常包括杯体和散热器,杯体采用密闭的形式扣合在散热器上,LED光源和LED电源固定在前照灯的灯杯内部。其中,灯杯与灯座的连接大多是将灯座插入杯体的安装口后,在周边涂上胶水粘牢,等到胶水凝固即可。
然而,使用胶水虽然能够达到安装效果,但是其牢固程度完全取决于胶水的粘性,存在较大局限性,且使用胶水时,会在灯座与灯杯之间留下明显的胶水痕迹,影响灯杯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LED灯杯安装结构,其优点在于取代胶水或传统的锁紧方式固定灯座与灯杯连接,不仅固定效果较好,且表面不留任何痕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LED灯杯安装结构,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杯体的内壁沿着其开口方向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安装座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装配在所述环形槽的内部,所述杯体的内壁中部设置有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热熔槽,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热熔凸起,所述第一热熔凸起与所述第一热熔槽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杯体与安装座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散热部件置入到杯体内部,然后将安装座的一端穿过散热部件并从杯体下方伸出,使固定环卡在环形槽的内部,此时第一热熔凸起卡在第一热熔槽的内部;待装配完成后,使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使第一热熔凸起受热融化,第一热熔凸起融化后会在第一热熔槽内部流动,再次凝固后会形成稳定的固定机构,相较于传统的胶粘式更加稳定,且杯体表面不会留下固定的痕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热熔凸起,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热熔凸起相匹配的第二热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热熔凸起会卡在第二热熔槽内部,且第二热熔凸起融化后会在第二热熔槽内部流动,再次凝固后使第二热熔凸起与第二热熔槽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进而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热熔槽和第二热熔槽的内部截面为燕尾型或凸字型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热熔槽和第二热熔槽的槽型设置为燕尾型或凸字型,热熔凸起在融化后能够依据第一热熔槽和第二热熔槽的槽型塑形,其再次凝固后会卡在第一热熔槽和第二热熔槽内部,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座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热熔凸起相匹配的定位片,所述杯体的底部也设置有与第二热熔槽相匹配的定位片,且所述定位片为高导热陶瓷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片的设置,方便了后续加热时的定位,使加热的部件与热熔凸起的对位更加方便,而选择高导热陶瓷作为定位片,不仅能够防止加热装置对杯体或散热部件产生影响,且能够有效的完成导热,使热熔凸起能够正常吸热融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海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海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2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座圆套定位焊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五氯化钨的制备及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