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991.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吴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47/2475 | 分类号: | H04L47/2475;H04L43/0852;H04L43/067;H04L43/0876;H04L43/16;H04W24/08;H04W2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彦朝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手机 视频 流量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对手机短视频流量包进行大数据统计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得到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信息;根据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信息,监测设定周期内的手机短视频流量和模糊时延占用时长;分析判定手机短视频流量或模糊时延占用时长是否达到设定周期内的防过度短视频流量上限或时延占用时长上限,得到流量时延分析判定结果;根据流量时延分析判定结果,控制启动防过度用时用量限制软件程序,控制手机短视频流量及用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时延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手机短视频占用的手机使用时长越来越长,而人们在进行短视频浏览时往往出现无法控制的过度使用和占用过多时长;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现有尚待解决和完善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对手机短视频流量包进行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如何监测手机短视频流量和模糊时延占用时长;如何防过度短视频流量或时延占用时长,如何控制启动防过度用时用量控制手机短视频流量及用时;如何进行移动网络流量特征识别区分识别出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对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进行监测,监测设定周期内的手机短视频流量和模糊时延占用时长;控制手机短视频流量和使用时长防止手机短视频占用过多时长以及过度使用是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短视频流量时延控制方法,包括:S100、对手机短视频流量包进行大数据统计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得到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信息;S200、根据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信息,监测设定周期内的手机短视频流量和模糊时延占用时长;S300、分析判定手机短视频流量或模糊时延占用时长是否达到设定周期内的防过度短视频流量上限或时延占用时长上限,得到流量时延分析判定结果;S400、根据流量时延分析判定结果,控制启动防过度用时用量限制软件程序,控制手机短视频流量及用时。
优选的,S100包括:S101、获取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所述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包括:4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5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6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WIFI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和热点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S102、将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打包传输到云平台,进行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统计分析;解析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网络协议,获得手机短视频网络协议流量包特征数据;分别分析4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5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6G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WIFI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和热点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大数据信息,对比4G手机短视频流量智能动态标准特征信息、5G手机短视频流量智能动态标准特征信息、6G手机短视频流量智能动态标准特征信息、WIFI短视频流量智能动态标准特征信息和热点短视频流量智能动态标准特征信息;如流量包特征信息对比分析结果一致性符合设定的流量包特征信息一致性范围,则分析结果为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S103、根据手机短视频流量包特征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手机短视频流量包流量统计特征;对手机短视频流量包流量统计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得到短视频流量包特征分析识别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中心,未经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