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921.9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7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寿;孙静;巫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86;H01M8/02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小林;沈芳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气体 扩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层和微孔层;所述支撑层包括若干定向有序排列的第一碳纤维丝,以及若干交叉分布于所述第一碳纤维丝之间的第二碳纤维丝,所述第二碳纤维丝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第一碳纤维丝;所述第一碳纤维丝和所述第二碳纤维丝的直径为1-20μm,相邻两根第一碳纤维丝之间的距离为10-30μm;所述微孔层包括若干直径为50-500nm的第三碳纤维丝,若干所述第三碳纤维丝之间相互堆叠形成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1μm;
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0-300μm,所述微孔层的厚度为10-50μm;
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分子聚合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15wt%的纺丝液,加入憎水剂,混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支撑层;
S2、将高分子聚合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10wt%的纺丝液,在支撑层的一侧面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支撑层与微孔层一体化的复合纤维丝膜;
S3、将所述复合纤维丝膜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即得气体扩散层;
所述S1中,静电纺丝的参数:针头直径为0.2-2mm,纺丝液的推进速度为0.5-2mL h-1,针头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0-50cm,接收端转轮转速为100-1000rpm,针头与接收端的电压为0.5-1.5kV cm-1,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为40-70%;所述S2中,静电纺丝的参数:针头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0-50cm,针头与接收端的电压为0.5-1.5kV cm-1,纺丝的温度范围为20-35℃,相对湿度为20-70%。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丝在支撑层中的体积占比为50-95%。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接触角为100-170°。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层的接触角为100-170°。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分子聚合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15wt%的纺丝液,加入憎水剂,混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支撑层;所述S1中,静电纺丝的参数:针头直径为0.2-2mm,纺丝液的推进速度为0.5-2mL h-1,针头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0-50cm,接收端转轮转速为100-1000rpm,针头与接收端的电压为0.5-1.5kV cm-1,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为40-70%;
S2、将高分子聚合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10wt%的纺丝液,在支撑层的一侧面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支撑层与微孔层一体化的复合纤维丝膜;所述S2中,静电纺丝的参数:针头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0-50cm,针头与接收端的电压为0.5-1.5kV cm-1,纺丝的温度范围为20-35℃,相对湿度为20-70%;
S3、将所述复合纤维丝膜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即得气体扩散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腈、沥青、木质素、聚酰亚胺、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憎水剂选自:聚四氟乙烯、氟化乙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预氧化的温度为220-300℃,升温速率为1-10℃min-1,预氧化的时间为1-3h;碳化的温度为800-3000℃,升温速率为2-10℃min-1,碳化时间为0.5-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9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