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513.3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5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罗远哲;刘瑞景;陈思杰;申慈恩;陆立军;郑玉洁;刘佳佳;徐盼云;张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密 介质 销毁 颗粒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所述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通过采用训练好的介质碎片识别模型,得到粉碎后介质碎片的介质种类和掩膜,然后,根据掩膜计算对应介质碎片在图像中所占的像素面积,依据像素面积和介质碎片的介质种类,确定粉碎后的介质碎片是否为“不合格碎片”,接着,依据“不合格碎片”的数量和粉碎后介质碎片的总数量确定粉碎程度是否满足介质销毁颗粒度要求,从而实现保密介质碎片的粉碎效果判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信息保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一旦发生保密介质的丢失或泄密,就会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结束生命周期的保密介质进行科学规范的销毁十分关键。机械粉碎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好的保密介质销毁手段,然而在现阶段的介质粉碎过程中缺少一种可靠的介质颗粒度识别方法,难以确保保密介质所承载的信息得到有效破坏,因而使得信息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杨晓东.数据安全系统中数据自毁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4}(02):249-250.)。
目前,机械粉碎主要依赖于人工目视的方法对粉碎后保密介质的尺寸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次粉碎。或者通过人为设定机械粉碎时长的方式,提高介质销毁的可靠性。现有方法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销毁效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闫国卿,许振明.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销毁方法及资源化技术[J].材料导报,2013,27(03):12-17+31.)。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识别方法或系统,以通过快速、准确地识别介质碎片的大小,实现介质机械粉碎效果的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和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大小,实现介质机械粉碎效果的精确判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保密介质销毁颗粒度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图像;
将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介质碎片识别模型中,得到每一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掩膜和每一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所属的介质类别;所述介质碎片识别模型包括:骨干网络、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区域建议网络和检测头;
根据每一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介质类别确定面积阈值;
根据每一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掩膜确定像素面积;
判断所述像素面积是否大于所述面积阈值,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像素面积大于所述面积阈值时,则判定与所述掩膜对应的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为“不合格碎片”;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像素面积小于等于所述面积阈值时,则判定与所述掩膜对应的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为“合格碎片”;
确定所述“不合格碎片”的数量占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总数量的比例;
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则判定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的图像不符合介质销毁颗粒度要求;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比例小于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则判定所述待检测保密介质碎片符合介质销毁颗粒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介质碎片识别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荧光胶体金一体检测诊断仪器及方法
- 下一篇: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