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主动均衡装置、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1220.5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韩德凯;李晓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主动 均衡 装置 芯片 管理 系统 用电 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主动均衡装置,包括:多个电池均衡器,每个电池均衡器对应电池组的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均衡器包括:电荷转移装置,所述电荷转移装置对电池单元的电荷进行转移;以及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至少将所述电荷转移装置转移的电荷转移到电池组中。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半导体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主动均衡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主动均衡装置、半导体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或者新能源汽车中,越来越多的大容量锂电池串联组成适合的电池系统,以提供负载所需要的工作电压(新能源汽车电机,储能的并网变流器等负载)。为了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以及尽可能的利用所有电池的能量存储空间,对锂电池的一致性提出了很高的需求。
在串联的电池系统组中,由于所有电池的放电电流相同,Q=∫Idt,在相同时间内,所有电池充电或者放电的电荷相同。但是,锂电池的容量,由于工艺控制的偏差、杂质的存在、温度的差异等导致的锂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每个锂电池的可存储容量,以及容量对应的电压存在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受到锂电池寿命、外部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这些差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些锂电池本身特性的不一致性,以及外部条件(例如温度等)的不一致性,导致在相同的充电或者放电条件下,锂电池的剩余容量和端口电压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串联电池组系统中,相对容量较低的电池,或者寿命老化了的电池,会首先达到放电欠压电压点,或者充电的满充电压点,及锂电池已经放空,或者已经充满。而达到放电欠压电压点,或者锂电池充满状态,就需要对该锂电池进行保护,停止充电或者放电。与此同时,整个串联电池组系统中,其他相对容量较大,健康状态较好的锂电池,还没有达到放空的状态或者充满的状态,仍然可以有能力继续放电或者存储更多的电荷/能量。因此,整个串联电池组的允许放电的能量和充电的能量,就会被最低的容量,或者老化最严重的电池限制。
电池均衡系统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被动均衡只能在充电过程中起作用,让尽可能多的电荷存储尽所有的电池中。但是,在放电过程中,无法将尽可能多的能量释放出来。主动均衡由于其效率高效率,以及能量转移的方式,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都能够起到最大化电池容量利用率。
传统的主动均衡,可以采用飞跨电容(图1),隔离电源(图2),非隔离Buck-Boost(图3),隔离Flyback(图4)等方案。
如图1所示,采用相邻飞跨电容方案的主动均衡技术方案的控制方式简单,每周期转移容量ΔQ=|VBATn+1-VBATn-1|*CFly,然而,该方案的转移效率受电压差影响,均衡精度受到器件压降的影响,电压差越小,到均衡后期均衡效率越低。
如图2所示,采用隔离电源方案的主动均衡技术方案的能量转移效率高且稳定,开关可以采用共源MOSFET或光耦合MOSFET,但开关数量较多,控制复杂,失效风险高,高压MOSFET成本贵,并且需要双向阻断,DC/DC用变压器隔离,生产成本高、失效成本高。
如图3所示,采用非隔离buck-boost方案的主动均衡技术方案的能量转移效率高且稳定,但是相邻能量转移需要一级一级传递能量,损耗较大,且该方案电感数量较多,EMI设计困难,失效后易发生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如图4所示,采用隔离Flyback方案的主动均衡技术方案中,每个电芯对应一个Flyback,转移能量高且稳定,但是变压器数量多,失效风险大,生产成本高,EMI设计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主动均衡装置、半导体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本公开的电池主动均衡装置、半导体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主动均衡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