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0356.4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胡长宇;许磊;张蔓;赵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15/14;B32B15/00;C23C18/38;C23C18/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明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5 | 代理人: | 张云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三明治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结构为碳纤维两侧从内至外依次设有铜和钛。碳纤维布经过热空气氧化,液相氧化,超声碱性除油,敏化,活化处理;将碳纤维布进行化学镀铜,得到碳纤维/铜;碳纤维/铜两面涂覆溶于无水乙醇的氢化钛溶液,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再将其放入通有氩气进气流量80mL/min的高温管式炉中加热,其中通入氩气应从开始加热至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为止;将处理后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固定好,再将其放入真空热压炉中,后随炉冷却得到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复合材料基体结合稳定,材料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优异的摩擦磨损性和延展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但一些金属基体力学性能较差,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其强度、硬度等性能会急剧下降,因此通常会采取纤维强化来提高其力学性能。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润滑性、热膨胀系数低,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且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熔化和软化,在低温下也不会发生硬化等一系列优点。正是因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各自良好的特性,人们期望在保留金属基复合材料优良性能的基础上,同时获得碳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兼具金属的高导电导热、良好强韧性、耐腐蚀性能和碳纤维的高强韧性、高温下性能稳定等,被广泛应用于导热材料、导电材料、摩擦材料等领域。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比刚度、比强度更高,耐腐蚀性和高温抗蠕变性能优良,其拉伸强度、硬度和杨氏模量也都大大提高,其在航天航空、军工领域、汽车行业、海洋应用、化工能源及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前人将碳纤维进行热解炭沉积-碳化硅沉积处理,再用酚醛树脂进行包覆,之后再与基体金属球磨得到均匀混合的粉末,最后通过压制-烧结工艺获得一种SiC包覆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但是该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将碳纤维和金属等球磨混合,会对碳纤维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采用压制和烧结的方式制备材料会导致碳纤维分布不均,以及碳纤维和金属会产生明显的界面不相容现象,进一步影响材料性能。
碳纤维的类石墨结构导致其表面惰性大,缺少具有活性的官能团,因此与金属基体粘结性较差,存在一系列的界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复合材料基体结合稳定,材料性能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大幅提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结构为碳纤维两侧从内至外依次设有铜和钛。
一种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碳纤维布经过热空气氧化,液相氧化,超声碱性除油,敏化,活化处理;
步骤2、将步骤1处理后的碳纤维布置于60℃的化学镀槽中搅拌1h进行化学镀铜,然后将试样置于80℃的干燥箱内15h,得到碳纤维/铜;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碳纤维/铜两面涂覆溶于无水乙醇的氢化钛溶液,放入80℃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再将其放入通有氩气进气流量80mL/min的高温管式炉中加热,其中通入氩气应从开始加热至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为止;
步骤4、将步骤3处理后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固定好,再将其放入真空热压炉中,后随炉冷却得到钛-碳纤维-钛“三明治”型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1中碳纤维布在温度为300~450℃热空气氧化30min。
所述步骤1中液相氧化为在体积比为1:1~5:1浓硝酸(分析纯)和浓硫酸(分析纯)的混合酸溶液中,在温度为80℃液相氧化处理30~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不湿用抗菌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室内车辆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