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093.7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曹军;李树涛;肖飞只;董志涛;李明雷;王靖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22 | 分类号: | A01F12/22;A01D41/02;A01D4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轴 谷物 联合 收获 脱粒 滚筒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包括滚筒筒身和设置在其表面的分离组件,所述滚筒筒身为圆柱形开式滚筒,所述滚筒筒身轴线位置贯穿有一个滚筒轴,所述滚筒筒身左端设有用于输送物料进入分离组件的喂料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靠近喂料组件的脱粒区域以及与之相邻设置的分离区域,本申请针对现有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在脱粒滚筒表面设置按照螺旋线分布的脱离刀齿,其相比同类滚筒结构,具有脱粒能力强,脱净率高,分离质量好,破碎率低,清选空间大,清选损失率小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
背景技术
脱粒滚筒装置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脱粒收获质量和生产率。目前,内地市场上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逐渐由切流加横轴流结构向纵轴流式脱粒结构发展,纵轴流方式脱粒,其特点是脱净率高,作物破碎率低,结构紧凑,收获效率高,适应性强,更利于实现夏收小麦,秋收玉米、水稻、各种豆类、杂粮等的多功能收获.
联合收获机工作时,作物经切割器切割后,通过割台喂入搅龙输送到过桥,再进入滚筒喂入头,由喂入头上的螺旋叶片推送到轴流脱粒室,随着滚筒的旋转,作物贴着在凹板与凹板盖组成的圆筒内弧面作螺旋运动,并沿着滚筒轴线方向通过脱粒装置。在纵向轴流滚筒脱粒、分离区域内,由于受到脱粒元件的冲击、梳刷,物料相互挤压、揉搓完成脱粒分离,现有的脱离结构中的脱粒筒表面的脱离结构无序性,脱离效果不佳,基于此,现在提供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结构,包括滚筒筒身和设置在其表面的分离组件,所述滚筒筒身为圆柱形开式滚筒,所述滚筒筒身轴线位置贯穿有一个滚筒轴,所述滚筒筒身左端设有用于输送物料进入分离组件的喂料组件;
所述分离组件包括靠近喂料组件的脱粒区域以及与之相邻设置的分离区域;
所述脱粒区域包括分布在滚筒筒身表面的若干个用于脱粒的刀齿,所述刀齿在滚筒上按螺旋线排列,共计九排分三组;
所述分离区域包括若干个阵列分布在滚筒筒身外侧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设置在在刀齿之间的间隙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刀齿底部通过齿杆座固定在滚筒筒身表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刀齿顶部所在圆直径为72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板的数量优选为三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板顶部所在圆直径为71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喂料组件包括一个设置在滚筒筒身4端部的喂料叶片1,所述喂料叶片1由两片锥形叶片对称排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叶片的最大直径为823m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筒筒身安装时的轴心线与水平机架的角度为1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针对现有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在脱粒滚筒表面设置按照螺旋线分布的脱离刀齿,其相比同类滚筒结构,具有脱粒能力强,脱净率高,分离质量好,破碎率低,清选空间大,清选损失率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际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刀齿分布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笼
- 下一篇:一种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整机传动系统